【書法之美】詩經《采薇》

1 / 1

采薇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啓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白話譯文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出地面 。説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快過完啦! 有家等於沒有家,都是因為跟玁狁打仗。 沒有空閒來坐下,都是因為跟玁狁打仗。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 説回家呀道回家,心裏憂悶多牽掛。

憂心如焚,飲渴交加實難忍受。 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書信無法讓人帶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的莖葉都變老了。 説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又到了十月春。

征戰沒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的時刻。 心中滿懷憂愁太痛苦了,到現在仍回不了家。

什麼花兒開得盛?是那棠棣花。 什麼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

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 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 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 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 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飢真勞累。

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註釋譯文詞句註釋

  1. 小雅:《詩經》中“雅”部分,分為大雅、小雅,合稱“二雅”。雅,雅樂,即正調,指當時西周都城鎬京地區的詩歌樂調。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薇:豆科野豌豆屬的一種,學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種子、莖、葉均可食用。
  2. 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詞,無實義。
  3. 曰:句首、句中助詞,無實義。
  4. 莫:通“暮”,此指年末。
  5. 靡室靡家: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無。室,與“家”義同。
  6. 獫狁: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
  7. 不遑:不暇。遑,閒暇。啓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啓,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兩膝着席,危坐時腰部伸直,臀部與足離開;安坐時臀部貼在足跟上。
  8. 柔:柔嫩。“柔”比“作”更進一步生長。指剛長出來的薇菜柔嫩的樣子。
  9. 烈烈:熾烈,形容憂心如焚。
  10. 載飢載渴:則飢則渴,又飢又渴。載,又。
  11. 戍:防守,這裏指防守的地點。
  12. 聘:問候的音信。
  13. 剛:堅硬。
  14. 陽:農曆十月,小陽春季節。今猶言“十月小陽春”。
  15. 靡:無。盬:止息,了結。
  16. 啓處:休整,休息。
  17. 孔:甚,很。疚:病,苦痛。
  18. 我行不來:我不能回家。一説我從軍出發後還沒有人來慰問過。
  19. 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20. 路:高大的戰車:斯何,猶言維何。斯,語氣助詞,無實義。
  21. 君子:指將帥。
  22. 戎:車,兵車。
  23. 牡:雄馬。業業:高大的樣子。
  24. 定居:猶言安居。
  25. 捷:勝利。謂接戰、交戰。一説邪出,指改道行軍。此句意謂,一月多次行軍。
  26. 騤:雄強,威武。這裏的騤騤是指馬強壯的意思。
  27. 小人:指士兵。腓:庇護,掩護。
  28. 翼翼:整齊的樣子。謂馬訓練有素。
  29. 象弭:以象牙裝飾弓端的弭。弭,弓的一種,其兩端飾以骨角。一説弓兩頭的彎曲處。魚服:鯊魚魚皮製的箭袋。
  30. 日戒:日日警惕戒備。
  31. 孔棘:很緊急。棘,急。
  32. 昔:從前,文中指出徵時。往:當初從軍。
  33. 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
  34. 思:用在句末,沒有實在意義。
  35. 雨雪:下雨。雨,這裏作動詞。霏霏:雪花紛落的樣子。
  36. 遲遲:遲緩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此詩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采薇》主導情致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遣戍役勸將士的戰鬥之情,而是將王朝與蠻族的戰爭衝突退隱爲背景,將從屬於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場上分離出來,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采薇》,似可稱爲千古厭戰詩之祖。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參考資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31-335頁 2、 趙君虎 等.中職文化課程教學用書·語文(必修·提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39-40頁 3、 中職文化課程提高讀本編寫組.文言詩文助讀.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10-12頁

摘錄:讀古詩詞網

            維基百科

 20210806 詩經《采薇》書寫過程中,原來只是想寫下,卻越看越想探究其字義,在先秦時代,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而今世界許多國家仍是戰火連連,全是為了一己私利,讓人民存在戰火下,不甚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