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相似卻又截然不同《No Man of God》電影(無神之人)觀後感
無論是基於學術研究或者單純的好奇心驅使,如果你對連續殺人犯的故事稍有涉獵,Ted Bundy肯定不是個陌生的名字。Bundy於1970年代綁架、強暴、殺害不下30名女性。是美國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犯之一。有無數FBI探員、媒體、心理學家都希望能夠與他深度對談,窺視那令人畏懼卻又想一探究竟的內心世界。1980年,Bundy被判處死刑之際同意全盤托出自己未曾揭露的犯罪細節,但他只願意與一個人對談-FBI探員Bill Hagmaier。2021年的電影《No Man of God》(無神之人)試圖重現當年的探員與Bundy對話的過程,全片以對話形式呈現,沒有驚悚血腥的犯案過程或峰迴路轉的緊張情節,Elijah Wood飾演的探員Bill循序漸進突破Bundy心房的鬥智角力與Bundy似乎潛移默化影響著Bill的過程相當具有情感張力,喜歡這種對話形式電影的人勢必不會失望。
Bill毛遂自薦接下Bundy的案子時,身邊所有人都對他說「他什麼都不會說的」,一副恥笑沒見過世面菜鳥的樣子,Bil不以為意,十分平常心的著手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從他的第一個舉動到後面的對談在在顯示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Bundy在會面前就提出了個有點奇怪的要求-要Bill寫信給他。手寫文字的的溫度,相信還收的到親筆卡片的人都知道,然而像是Bundy這樣慧黠的對手,動機恐怕不是那麼單純。Bill一開始寫了 “Mr. Bundy” ,接著旋即揉掉信紙改成 “Ted”,這很有可能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當Bill前往探監時,收到的訊息一樣還是「他什麼都不會告訴你的,他不會見你的」下一秒立刻被打臉,Bundy歡迎Bill的來訪。每個人都很納悶Bill做了什麼、問他是否自認聰明,事實上,Bill展現的是先前沒有人願意對Bundy釋出的同理心(當然,將一個連續殺人犯視為洪水猛獸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肯定不利於對話)。兩人會面時,即便通信過幾次,Bundy仍保持高度戒心,並表示Bill只是來尋求自己寫書的素材、只是想將自己當成另一個案子,而且自認聰明。這令我忍不住想起知名犯罪電影中《Red Dragon》(紅龍)中,精神科醫師與Edward Norton飾演的探員Graham之間的對話:「該死的,告訴我你怎麼逮到他的!」「我讓他殺我」以及Graham與Hannibal Lecter之間的對話:「你自認比我聰明嗎?」「不,Hannibal醫生,你我都知道我沒有比你聰明」「那你怎麼逮到我的」「你瘋了」。我跟人覺得這非常有趣,當人陷入互爭勝負的巢臼時,往往不會可能將注意力與判斷力放在更清晰的角度。
Bill非常有耐心的面對Bundy的挑釁、包容他的情緒與自吹自擂,恰到好處的回應而不虛情附和。這點讓我想起犯罪學家David Wilson 分析犯罪電影中的連續殺人犯提到的「連續殺人犯會希望自己能融入群眾、為大眾所接受,但又希望自己有特別之處、鶴立雞群」這樣的側寫與Bundy呈現的特質如出一徹;Bundy不斷強調自己也有學位、比多數人都聰明,但他同時也渴求Bill的認同與陪伴。隨著兩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某些清楚的界線與距離也跟著模糊了起來;Bundy強調其他人並沒有比自己 “正常” 、所謂正常人也會殺人這個論點的同時,他逼問Bill認為自己是否能夠殺人,Bill回應,雖然認為自己具備那樣的能力,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會付諸實行。Bundy受刑之前的兩段相處時間加強了Bill對自己論點的佐證。一次是Bundy抓著Bill的手鉅細靡遺的敘述自己的犯案過程,隨著情緒浸淫之深,Bill幾乎能夠異口同聲的接續情節,然而,兩者的角度與結論還是有微妙的不同。Bundy像是炫耀著獵物般強調「她是屬於我的」;Bill則是幾乎感同身受的悲鳴著「她知道此刻是她人生的終點」。另一次是Bundy上電椅前不久的情緒崩潰,似乎有著莫大委屈的嚷嚷這要自殺、他們(司法單位)想殺掉他母親的兒子,此時Bill才罕見的動氣怒吼「你也殺了別人的女兒們!」一連頹然的Bundy似乎才想起了什麼重要的事。
很多人喜歡拿尼采那句「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凝視著你」來告誡與邪惡走得太近的風險,然而,也許我們從後來成為FBI國家犯罪分析中心局長的Bill身上所見的道德、同理心與正義感,就是守護著你我的那條無形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