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聰明-《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讀後感

1 / 1

你是否常常納悶,為什麼總有人做出愚蠢而難以理解的決策?或是常常懊悔自己當初是不是腦子進水才會那麼執迷不悟?事實上,在座的各位都不要自責,這恐怕是我們都很難避免的大腦誤區。這本書整理歸納了心理學上的52個思考偏誤,在做名詞解釋的同時也搭配相應故事增加印象。舉例來說,第5個「沈沒成本效應」恐怕人人有感;在Netflix上選了電影,在看了40分鐘後發現是爛片卻捨不得直接放棄,硬是完整浪費了一部片的時間才悔不當初?在一段不適合的關係中,因為「我已經投入了4,5年的青春耶」,接著繼續揮霍9年的時間無疾而終?明明是慘跌不止的股票卻遲遲不肯放手硬是等著自己被收割?這些,都是「沈沒成本效應」這個思考偏誤在作祟。

與其說是書,我總覺得這樣的文題更像是結合網路文章的選集,因為每篇各自獨立,雖然讀起來沒有壓力,特別適合通勤等瑣碎時間利用,但也因為如此,無論讀了多少篇,總覺得進不了一本書的脈絡。不知道不有沒有這種感覺,通常一本書讀超過一百頁之後,速度就會開始變快,除了習慣作者用字語氣之外,就是會覺得進入文章脈絡的狀況而越讀越輕鬆,這本書就沒妤這樣的感覺。此外,因為每一個篇章都是專有名詞,總覺得讀完就會忘記了,所以我本來對這本好像有點賣弄意味的書並沒有特別大的好感......直到我看了最後一個章節。

作者在總結的部分解釋了人類大腦究竟為什麼會屢屢犯下這些錯誤,基本上也是演化的一環,許多決策的當下依靠直覺大於分析,是刻在我們基因中的遠祖求生印象。『我們的大腦其實是用來幫助我們繁衍,不是用來幫助我們追求真理』,作者也坦言,自己難免犯下其中的錯誤,回首往事再默默深切反省。 這本書不是那種吊書袋自以為優人一等的高姿態說教理論書,更像是與你熟識已久的朋友一陣毒舌之後、舉起威士忌邀你共飲並說著「哎呀,如果我是你,也會做一樣的傻事的」。沒有人可以是完美的,大腦亦然,犯傻不需要苛責自己,提醒自己意識到錯誤並從中學習,大家要走的路都一樣漫長,但我們不孤單。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