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反思
先得說明我寫這篇文章的起源。
下午得知我的電子書沒通過總編輯的青睞,無法出紙本書,頹喪了一陣,旋即本性中一股狂傲上心,決心將往後的創作賦予更深、更有趣的本質。
然後我開始翻閱沙特的【嘔吐】、卡謬的【薛西佛斯的神話】,進行了一點點,沙特總是有一種飄渺的味道,而卡謬則是濃烈地不停迴旋。
今天的工作到了半夜一點才完結,那動腦、身體勞動讓我的思考在完結後來了一杯vodka+whiskey特調之後活躍了起來。
在我為哲學下了「懷疑一切」和「正反思考」的定義後,才隱隱覺得這是哲學門外漢的結論---但其實應該也相差不遠。
那感覺像看youtube的NBA十大好球精選(我完全不認識現在的任何球員),主播的一句「What an excellent 『stop』!」(那是一顆超大火鍋)…那中英文之間莫名其妙非常契合的共通讓我覺得興奮。
我活在一個很怪異的世界。
同時我也極度想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在我的精神狀態尚不穩定的前些日子,我甚至以為我總體驗到了尼采「永劫回歸」的狀態。
過於誇飾了。
再談我的小說…
寫武俠小說是因,我自剖國中時期愛上金庸,而那是個容易接受一切的年少時代,但神奇的是,金庸這種傳統中華古味的行筆,很輕鬆地流入我的身體,也可能因為這原因,我在「武俠」的創作上,非常地輕鬆便想出各種有趣的哏、奇險的劇情發展、甚或道地的古人話語。
目前最在意的是一部我的四部長篇武俠中(有時間關聯)的第一部,我想用悲傷、飄渺的語調完成整部書,故事性和有趣味的細節不用說了,那在我已完成的二、三部中已至底釋出了、這部自然也有。
米蘭昆德拉曾在【小說的藝術】中說:「一部小說沒有新的東西,那它就沒有價值。」
我同意,也奉為圭臬。
但世上怎可能還有我們不明瞭的新的道理?
沒有。
每本經典的讀後回味,總是會飄至很遠很遠的深究思考中,但那與「做事才有飯吃」這樣非常基本又單純的道理一接觸,會瞬間覺得無足輕重。
所以我想在這部小說中盡量放入任何我覺得吸引我的議題,會太混亂麼?目前看起來還蠻順的。
只是在執筆初期,我就決定這部要寫五十萬字,然後有半年的時間,我一直沒發現這是一個足以阻礙順利寫作的壓力。
而在最近的某天夜裡,突覺:「就讓它順順地發展、寫到哪,該結束便結束吧。」的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身體輕了很多、腦袋清了很多、心也很舒暢。
那一瞬間我有楊過在山上苦思將所學過的武功融成一套自己的武功而未果後,決定順手捻來地使用它們後的頓悟感。
總之,這世上有這麼多事可做,目前的我,便是戮力寫作和畫圖。
雖然有很多部漫畫在我腦中已組織好,但遲遲無法完成---那歸咎於過多的工作量和偶爾的懶散,當然還有世間種種莫名的壓力(包含有無收益、作品不夠精緻等的顧慮)
雖說人生是圓的,但在創作之路上,就是單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