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班克斯?》| 藝術家需要露臉嗎?

1 / 1

在傳播理論的研究中,有一個領域稱為符號學(Semiotics)。從字面上的推敲就能得知,這是一門處理符號(sign)的學問,包含符號如何被建構、如何(被)互動以及如何在人類社會中演進甚至賦予舊符號新的意義。單一符號的具多重解讀,若我們需要解讀一個符號經常會需要放到特定情境裡才能正確解讀;事實上,越是模糊的符號意涵其解讀的空間也就越大。

  一個符號是由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組成(來源:Square Holes

符號的能指(signifier)以及所指(signified)之間並沒有固定的用法,因此,會因該符號在不同的社會情境或語言脈絡下被給予不同的意義。例如,「搖頭」此一動作在台灣經常被解讀為否定的意涵;然而,同樣的動作在印度卻是「認同」的身體語言(嚴格來說是「晃頭」詳細解讀可參見〈點頭,搖頭,晃頭,到底印度人要說什麼?〉)或者是,同樣對著一個人比中指,你可能會解讀成 “F*CK YOU !” 但是,懂手語的人就能理解這是哥哥或弟弟的意思(手語的英文就是 “Sign Language” )

B or 13?(image from Word Illusions)

換言之,符號的模糊性反而帶來多重的解釋性。在 2020 的一部記錄片《神秘塗鴉客:誰是Banksy?》(Banksy Most Wanted)試圖揭開全世界最神秘的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的面紗。只要班克斯一出手,作品經常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更是藝術拍賣會上高價售出其作品的常客。然而,出道將近 30 年,班克斯到底是誰?至今他從未公開過真實身分。該紀錄片採訪可能認識他的人,一步步窺探他對難民、環境、政治議題、媒體生態的觀點,嘗試推敲他的廬山真面目。隨著劇情的推演,也開始敲響了該紀錄片的叩問:

我們真的需要知道藝術家的真實身分嗎?

班克斯在拍賣會上將此幅以100 萬英鎊得標的作品銷毀(來源:班克斯 Instagram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並非是以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所提出「作者已死」的觀點作為回擊,相反地,對我而言則更像是諾蘭(Christopher Nolan)在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中對於超級英雄的詮釋

我要讓蝙蝠俠成為一個象徵

讓人人都能成為蝙蝠俠

如同電影裡永不脫下面罩的蝙蝠俠,班克斯也從來不公開他的真面目。身分的指稱一旦被模糊化後,即可讓人人皆可使用該身分;因此,將一個身分符號化反而開啟了共享的可能。在蝙蝠俠以及班克斯的例子中,都展現了共享化身分後的公共性

可以使用,但不可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