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班克斯?》| 藝術家需要露臉嗎?

1 / 1

可以使用,但不可擁有

面具、口號、標語都蘊含了這層隱喻,特別是在面具上會依循著這個路線衍生出一個獨特的現象,我稱為「面具人格化,人格面具化」。在 2005 年的電影《V 怪客》(V for Vendetta)便出現了將物件人格化的劇情。在電影裡的主要象徵物是蓋伊.福克斯面具(Guy Fawkes mask),在歷史上,這個面具的原形「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原為十七世紀一位策畫推翻政府的男子,後來因計畫露餡被捕而處以死刑。在電影裡,主角 V 便戴上了蓋伊.福克斯面具,象徵著 V 極力想要推翻極權政府的決心。

蓋伊.福克斯這個看似曇花一現的抗議行動,不僅在電影裡獲得重生,也成為反法西斯主義(anti-fascism)、抗議威權政府的象徵符號。這一切都來源於 1980 年美國繪師大衛.洛伊德(David Lloyd)將其形象繪製成面具,並與英國漫畫家艾倫.摩爾(Alan Moore)共同創作的漫畫小說《V 怪客》,也正是同名電影的前身。

《V 怪客》由艾倫.摩爾撰寫、大衛.洛伊德繪製

在 2011 年佔領華爾街示威遊行( Occupy Wall Street protests)中也能看到有參與的群眾戴著蓋伊.福克斯面具,而大衛.洛伊德同時也參與了該示威遊行。在接受 BBC 採訪時他回應:

「蓋伊.福克斯面具已經變成一個常見的品牌、和一個用於反抗暴政的易得標語。」

此外,他還提及

「這一群參與遊行的匿名團體需要一個全效的形象(all-purpose image)以掩蓋他們的身分,並且形象化他們對於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支持。」

在大衛.洛伊德的回應中,我們可以發現蓋伊.福克斯面具這個被創造的物件被注入了一股反抗暴政的靈魂,將該物件化身成一位領導眾人抗議的領袖;同時,參與反抗運動的群眾只需要戴上面具,即可讓參與遊行的人知道你也是一份子,彷彿你也是當年揭竿起義的蓋伊.福克斯。整個遊行並不需要有實際的領導者,靠著一個象徵的標語便能集結各地的群眾。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美國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海瑟(Heather Gautney)投書《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海瑟描述佔領華爾街運動為一個沒有「官方一套指揮的無領導者運動(leaderless movement)」。該運動沒有特定的結果、沒有底線、也沒有指揮大權的上位者,在這場運動中,人人都是領導者。

如同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精神,讓人人都能成為蝙蝠俠,讓人人都能成為高潭市(Gotham City)希望的象徵,讓這個精神可以超越肉體而永存。循著這個脈絡看待班克斯,彷彿能推敲為何他始終不公開露面,身分的模糊性對於班克斯以及追隨他的群眾而言反而是種保護;就如同在各個示威遊行中戴上蓋伊.福克斯的群眾,面具對他們而言不僅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同時也在保護自己的身分。

倘若今天有人在社群媒體尚宣然詔告天下「我就是班克斯,我就是那個藏匿幾十年的街頭塗鴉藝術家!」如此大膽的宣告肯定會引來媒體大肆報導;然而,弔詭的地方也在這

你無法承認他是班克斯

也無法否認他是班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