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Joy says. “Please. We’re all stupid! Small, stupid humans. It’s like our whole deal.”
"Maybe there is," Evelyn says, “something that explains why you still went looking for me through all of this mess. And why no matter what, I still want to be here with you. I will always, always want to be here with you.”
The dark gray rock rolls to the edge of the cliff and flipped over it, chasing after her daughter.
這段使用字幕呈現對白、無聲的一幕,概括了很多我從電影中看見的涵義。時代的代溝往往演繹成無法彌合的創傷,《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用一場夢境般的旅程釐清、調和看似平凡卻長期累積的矛盾。
電影採用浮誇又荒謬的敘事法,同時融合近期很紅的多重宇宙元素,深刻描繪了傷痛在世代之間的傳遞,以及面對這些問題所需要的勇氣。也因為融合了大量無釐頭的元素,才能在歡笑中堆砌出彌合代際創傷的沈重。
然而混亂的人生,不是一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可以概括的,真實人生中我們沒有劇本幫助我們代謝積累的情緒。或許這就是藝術的意義— 為創傷留出喘息的空間並提供宣洩的窗口。
我一直叫我媽去看這部電影,也不知道她到底去看了沒。希望她也能見證電影中刻畫出的那段真切的母女關係,這段感動從銀幕中真切轉移至觀眾席的我身上,因為我深知這段關係是多麼複雜和珍貴。我很確信我媽會有比我更深一層的感動。
一直以來我很謝謝我媽對我的信任和陪伴,與其成為引領我的長輩,她選擇成為我最好的朋友,支持我所有的決定,在我失落的時候聽我訴說,給予我需要的溫暖。這些無條件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遇到挫折的我最需要的。
這樣的「放手」讓我可以毫無顧慮向妳傾訴生活中的委屈,對你們完全敞開心胸。我很珍惜這個家給我被保護的感覺,頂多讓我有點驕縱啦(畢竟是獨生女嘛)。就像電影中Evelyn(秀蓮)聽完女兒Joy道出內心的痛苦以後選擇真正的放手,反倒解決了他們關係裡根本的矛盾。
其中放手的畫面,是電影的關鍵。Joy之所以變得叛逆且開始逃避現實,不僅是為了博取母親的關注更是想獲得認可。而Evelyn最後的放手,並不表示認同女兒的行為,而是終於接受女兒有資格探索人生並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領悟到女兒是屬於自己的獨立個體,改變了他們母女之間垂直而遙遠的關係。不同於能夠暫時緩和問題的勸說,這樣平等而沒有距離的的愛與尊重,才消弭了原本無形的隔閡,拉近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曾經我也會擔心自己有沒有讓爸媽失望。他們從來不會限制或否定我的任何決定,這樣奢侈的自由反而讓我心生不安,擔心我的理想會不會與他們的期望背道而馳。在一些迷茫的時候,我也和我媽表達了這些顧慮。她總是告訴我她和我爸只希望我健康快樂就好,他們會為我的所有決定感到驕傲。
當時這些話就帶給我許多安慰,漸漸地我也越來越能理解,他們想要給我的是一個受挫時需要避風港、一個徬徨中需要的燈塔。儘管已經闖蕩過一回的他們預見了我可能會受到的傷,也只會告訴我這條路需要承受的風險,讓我自己衡量。比起直接排除我受傷的可能,這種寬容背後或許是更多的掙扎。
我相信我媽的開明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在適應並試圖理解我們這個年輕世代和他們迥異的價值觀時,她一定付出了雙倍的努力去承受並消化許多世代差異帶來的衝擊。過去的我也曾經無法理解這些代溝,但謝謝她的堅持,留給了我探索這個世界的空間,還有不顧一切追尋人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