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的前面三分之ㄧ很精彩後面三分之二很雞肋。
作者在反恐機關工作時,遇到隊友身亡,在我快要被拉到深淵底下時,這本書的下一篇章又把我救起。-文中提到作者一手訓練的非軍事公職人員在外地被同事射殺時,她的內心感到劇烈的衝擊,在我也同時要掉到這樣痛苦的深淵時,作者的下一篇章就是-設下工作界線;是阿,我們的工作就是”盡力”拯救多少生命,如果不幸無法被拯救,那也不是你的錯。
P.s.在界線這一塊我推薦楊嘉玲的心理界限。
金句:
若把失敗當作是一件中立的事情,為什麼我們還要為了失敗自責
恐懼Fear
當你在某些情況下感到恐懼,但其實有益成長,無論如何你都得硬著頭皮去做,那就是你得到鍛鍊的機會。
工作只能擁有熱情嗎?
在作者外派基地的日子,她每周工作60小時,這些應該要讓她覺得充實的,卻讓她覺得自己被掏空,我體認到,我們不該只為了「熱情」工作,也不該只為了完成使命而工作。 我們的工作應該是為了能在世界上表達自我,但是她現在卻覺得備感壓抑。
在基地的日子裡,作者在成就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我覺得她拼命工作想取得成就,是因為她是裡面少數的年輕未婚女性且充滿歧視女性的軍事機構裡),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下,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她卻說,”成功可能會變成沒有出路的跑步機”。
也許
最糟糕的結束,是最美好的開始。
作者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喜歡或是不是和這份工作,在於某天夜晚,被大雪覆蓋的基地上,她被海軍陸戰隊擊倒的那一瞬間,她突然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和她想要的完全不協調。
1. 徵求意見: 在朋友和家人眼中的我,是怎麼樣的人
2. 檢視自己: 檢視自己在人生中應該扮演甚麼樣的腳色,而哪些東西會讓自己看不清楚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以及真正想要的滿足感。
我們大多數被”好工作”綁住了,如果離開了這份公職,一切都得重新來過,別人會怎麼看我?
我想更多的還有不甘心,如果我就此放棄了,那我之前所有的努力是不是等於白費了?辭職,才是個狠角色,因為首先,你得有一部分的勇氣去承認,承認這件事情真的爛透了,而且真的行不通。
(是不是很像明明知道這段感情並不適合自己,但卻因為不甘心,所以不願放棄呢?)
1. 當你覺得工作不能帶給你成長時
2. 當工作讓你感到痛苦時
(這裡我踩煞車,如果當自己有家庭和責任必須要養活自己時,我能辭職嗎?
若要辭職對我來說,這些應該要更早規劃,起碼我得先繳得起下個月的保險、貸款及帳單,還有生活所需要的費用。)
人生導航
透過真誠的溝通/對話找到自己職涯發展的鑰匙,除了能建構更強的信任和更深的關係,還能保持身體健康。
找工作的迷失
迷失一:有什麼工作上門就做什麼吧-想要的工作有很多,所以還是試著自己主動看看吧
迷失二:先取得立足點再說-就算要找也要找和自己理想中”相關”的工作
迷失三: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聯繫-這點只是說親朋好友介紹的工作不一定適合自己
迷失四:有工作總比沒工作好:
相信自己的天賦,肯定自我的價值
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作者當時接了一份助理的工作,她很興奮得請同事介紹老闆給她認識,老闆當即潑了冷水(是我也覺得對方是變態吧),最重要的是,作者在裡面找不到她自己存在的價值,(三國語言在這裡不被需要)
後來作者回到學校拿了一份校友名單,一個個打電話,(這是什麼補習班徵人還是借貸嗎..), 不過作者在這之後找到了一份能表現自己價值的工作,她將這份歸功於自己的勇氣。
最後
作者透過一通通電話和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找到她最後的職涯工作-美國規劃設計師,但中間找工作的過程我先濾掉了,太像強迫推銷商品的人類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