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大概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承載了雄心壯志的物件,這個物件象徵著人定勝天的決心。小時候經常覺得戴眼鏡很帥、很好看、非常文青;因此,常常在很近的距離下看電視,導致自己在小六的時候便患了近視眼,到了國中便一發不可收拾。既沒有變帥、也沒有變文青,反而因此花了不少錢配眼鏡。
小學的時候在自然課有學到:當光線進入不同的介質時會產生折射現象,舉例來說,光線經過鏡片的路徑不會是直線的而會產生路徑的偏移,這就是光的折射。最簡易用來呈現折射現象的實驗,便是把一隻筷子放入一個水杯當中,筷子在水中看起來像是斷掉的,事實上筷子並沒有斷掉,這是因為光線進入水中產生折射,導致筷子看起來像被折斷的樣子。
╴
國中的理化課我們更進階地學到:光線進入凸透鏡以及凹透鏡會分別產生聚焦以及發散的現象,依此特性,前者可以用來作為遠視眼的矯正鏡片,而後者可以用來作為近視眼的矯正鏡片。我還記得國中理化的有些題目甚至要我們把光線進入鏡片前後的的路徑逐一畫出來,雖然這樣做並不能讓我更崇拜這項偉大的發明,不過至少能在考試上拿到不錯的分數。
如果我們都曾學過光的折射現象,而我自己又是戴著矯正近視的凹透鏡片,那麼,不正代表「被折斷的筷子」的隱喻在每個戴眼鏡的人身上無時無刻地發生著嗎?如果我們可以認同一支放進水杯的筷子看起來像是折斷的,那麼,戴著眼鏡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有些地方也有可能是被扭曲甚至是被折斷的吧?
如果這個隱喻可以成立的話,彷彿戴著眼鏡的人跟沒有戴眼鏡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應該會不一樣;就如同,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觀察,水面上的筷子跟水面下的筷子,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受過科學訓練的我們知道這是同一根筷子,只不過是光的折射現象導致了筷子「看起來」像是斷掉的;那麼,戴著眼鏡的人是否也能說:戴上眼鏡之後的世界只不過「看起來」是清楚的。這個挑語病的偏執觀點又讓我將自己推離了這個偉大的發明。
╴
我仍記得小學第一次看到這個實驗時,當時的我真的相信筷子斷掉了,然而,當我抽出筷子的時候看到完整且筆直的筷子呈現在我面前,當下卻是感到又驚又喜。直到後來自然老師教導了光的物理特性,我才理解這只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小時候對於「折斷的筷子」的驚喜感隨之臣服在科學的知識之下。
當我學了越多的科學知識,彷彿我正在透過科學告訴自己:這個世界也不過就是這樣子。我總是懷疑,人們真的需要科學探索世界嗎?,抑或,只是藉著科學讓自己的世界少一點不安感?用科學告訴自己:筷子並沒有斷,而我的世界也不該是模糊的,所以我需要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