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哪裡是用聽的?
讓我們想像一件事:
很簡單,站起來靠近台前就好了。可是,為甚麼你會想這麼做呢?在移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為了讓自己更接近台前,身體的移動是必然會發生的。因為我們的眼睛和耳朵都是鑲嵌在身體上,想要讓視覺和聽覺獲得更好的體驗(特寫),只好移動這具載體,也就是我們的身體。因此,在移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參與感。
但是,對於鏡頭而言卻不是如此運作。為了捕捉最好的畫面和音質,錄影和收音經常是分開運作的。以上述歌手的例子來說,你可以想像,自己仍坐在原地;但是眼睛和耳朵雙雙脫離了你的身體,去幫你找到最佳的閱聽距離;在分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原先身體移動所帶來的參與感消失了,轉而由攝影鏡頭、錄音設備代勞。因此,我們不難想像,若是一段從頭到尾都沒有剪輯的錄像,沒要多久就會讓人覺得無趣,彷彿身體欲求的參與感無法藉由鏡頭來達成。而最常大量調和視覺和聽覺的媒介便是電影。
以 2014 的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為例。這一部同樣也是音樂為主題的電影,大量使用畫面剪接、局部特寫來呈現演奏時的緊張與沉浸。
在《進擊的鼓手》中大量使用局部特寫的鏡頭,如:樂手演奏樂器的畫面(來源:電影劇照)
與樂器高度搭配的樂譜特寫(來源:電影劇照)
《進擊的鼓手》高度使用鏡頭語言的疊加,Zoom in/Zoom out(鏡頭的焦距縮放); Dolly in/Dolly out(機位的軌道移動); 近景、特寫、大特寫的交錯使用。透過鏡頭反而能在音樂裡創造視覺的刺激,讓電影中所有演奏的片段成了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饗宴。同樣的技術也被大量應用在網路上的音樂 MV 裡,如:韓劇《機智醫生生活》的演員翻唱 It’s my life 的影片可以窺見《進擊的鼓手》的鏡頭應用。
《機智醫生生活》的演員翻唱 MV 可以窺見《進擊的鼓手》的鏡頭應用(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