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感生活 | 雜談1|冰雪女王:Elsa

1 / 1

今天不聊酒、不聊書、也不聊食物,我們來聊聊冰雪奇緣。

想當年我大學的時候,剛好在丹麥交換,而Frozen 的Let it Go 則是風靡全球,大家各自翻唱。我在寫報告的時候,火燒屁股之餘都會唱這首歌舒壓🤣

而在研究所畢業後,我讓我的腦子let it go休息了三年,將一切的研究塵封於腦後,一直到昨天聽了周慕姿老師的podcast 《周慕姿讀靈魂腳本》。

老師花了兩集的時間,分享了冰雪奇緣裡面角色的可能人格。分析很有趣 ,老師透過劇情的發展(以及適時的腦補),完整的分析Elsa和Anna分別為逃避型人格和安全型偏焦慮人格的觀點。這樣的分析及探討深深吸引著我,不知不覺就在整理家裡時聽完了。

這讓我想起之前研究所的時候,我修了一門迪士尼電影與文學的課程。那門課是我又愛又恨的課,因為它其實是給文學院博班生開設的課程,而我只是個大學讀文學、研究所讀語言教育學院的二年級研究生,對我來說,此門課負擔非常的大。

那時候同學們探討的大部分是冰雪奇緣是第一部女主角後來沒有愛上誰、或被哪個男的拯救的故事。又或者是比較原著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緣的差異,抑或是透過Let it go 這首歌、分析Elsa的心境。而我在提問的環節中,提出我認為可愛的雪寶是真正的Elsa的想法。真正的Elsa是善良的、喜歡抱抱、一個快樂雪人。

因為沒有人從這個角度切入,這成了我上課上了三個月,第一次被老師稱讚,並且選擇了我的題目讓大家討論。

那時候的我對心理學一竅不通,但也是默默的觸摸到了Elsa的內心了吧?那個軟軟綿綿,永遠可愛笑著、非常怕熱、但內心熱情的雪寶。

(我發現我好像也是雪寶,笑笑的、非常怕熱,但更怕別人對我冰冷。)

分析電影或是文本的角色設定真的是很有趣,可以更瞭解創作者想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故事驚喜。看來是時候漸漸的再度啟動我的文學腦,繼續腦補分析角色可能代表的意義了🤭

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聽聽慕姿老師的podcast,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輕鬆用不同角度進入各種電影文學作品~享受不一樣的觀點!

#伊始計畫中#雜談系列#開啟#冰雪女王#冰雪奇緣#frozen#letitgo#elsa#anna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