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上的書單|社會學、傳播理論、性別與文化專區

1 / 1

▲這學期瘋狂被社會學轟炸,同時也為了研究所的課程做準備

📚📑📝:社會學、傳播理論、性別與文化專區

-

《愛無能的世代》(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

本書是德國的作家 Michael Nast 的著作,內容多圍繞著人際關係、社會變遷、科技介入如何改變了我們熟悉的親密關係,最終導致每個人「愛無能」。

.

《Feminisms matter : debates, theories, activism》

這本是我這學期修校內的課程《性別與文化》(Gender & Culture)的指定讀本之一。由於是社會學家的著作,需要接觸一些關於性別研究、女性主義的專有名詞;不過,這一本是設計給大學生看的工具書,就算是該領域的門外漢也可以放心閱讀。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消費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

消費與生產之間的連動一直是社會學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書沒有太多的社會學理論,用平鋪直敘的文字以及平易近人的例子,帶讀者走入社會學家如何剖析消費在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

《我們為何工作》(Why We Work)

本書的作者貝 Barry Schwartz 是敏銳的社會觀察家,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在本書重新回顧歷史上經濟學家對於人性的錯誤定義導致人對於工作態度的改變,貝瑞將會用他的洞察給予工作重新的詮釋。

.

《東西的誕生》(Where stuff comes from)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一本其實原為大三上學期《物質文化研究》的指定讀本,不過一直拖到現在才讀。本書的作者 Harvey Molotch 是個研究物件形成的社會學家,如同書名的副標「談日常小物的社會設計」,你將會看到一個物件在文化、經濟、設計、風俗之下,如何演變成現在的樣貌。

.

《你瘋了》(Irre! — Wir behandeln die Falschen)

我十分喜歡這本書的副標題「不正常很正常,『正常人』哪裡出問題?」一語點破大眾對於正常的定義其實根本經不起考驗,而本書的作者身為精神醫學家、心理學家,將會讓讀者重新思考我們對於正常/不正常的想像到底是什麼?

.

《用一天說歷史》(A Million Years in a Day)

這一本是我睡前的讀本,雖然是每篇不長(約 30~40 頁)但是作者生動的描述,讓我經常看著看著就到半夜了。不同於《東西的誕生》採取的角度,這本書用歷史作來檢視一個物件形成的過程,十分有趣的切角,讓人發現同一個物件在幾世紀前的使用方式可能和現在截然不同。

.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後現代理論》(Postmodern Theory)

沒錯,基本上就是一本專講設回學研究中的後現代理論的書。內容涵蓋許多著名哲學家與社會學家,如:傅柯、德勒茲、瓜塔里、布希亞;因此,十分適合作為社會學主修的人。

.

《傳播研究的典律文本》(Cannic Texts in Media Research)

是的,又是一本跟傳播理論相關的專書。不過這一本涉及傳播研究的五大學派:英國文化研究、法蘭克福學派、哥倫比亞學派、多倫多學派、以及芝加哥學派。內容稍微艱澀,較適合研究生作為進修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