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其實就是你使用時間和精力的方式
今天聽了一集「大人學」的podcast,主題是人生觀,但是Bryan卻從自己很久以前的一次到拉斯維加斯做博士論文發表的過去講起,聽了半天還在想這件事情和人生觀到底有什麼關係(笑)?原來是Bryan沒出過國,所以對任何國外的事物都覺得很新鮮,而他邀請當時同行的學長一起出去走走逛逛,卻被學長以只想待在飯店裡等著和太太講電話為由拒絕了。當時的Bryan對於學長竟然沒有要把握出國機會大肆遊歷非常不以為然,覺得怎麼會有人這麼不懂得享受出國的機會,學長其實也沒有多大年紀,大概比當時二十出頭的Bryan長個十歲,卻如此無趣。
但時至今日,Bryan也年近半百,他覺得自己好像有點明白了當時學長的選擇,並不是認同,而是懂了,每個人對自己人生花用的方式都有不同的見解。
最近我一個蠻有默契的工作搭檔無預警離職了,要說無預警也不盡然,因為我們早就無數次討論過對工作的不滿,和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我也知道這一天其實總有一天會到來,只是我自己也踏不出舒適圈,所以一直都淪為抱怨,心中也默默希望日子不要有變動。當搭檔的離職真的生效,他也只做到那天的時候,其實我有一種鬆一口氣的感覺,本來一直懸著不知道何時會到來的那天終於來了,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驚訝,心裡是替對方開心的,因為終於可以離開充滿負能量的職場,雖然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那是一種只剩下我要孤軍奮戰的感覺,可能我的心智不夠堅強,沒辦法像宮鬥劇的主角那樣越挫越勇,或許說本來我的情緒和狀態就已經搖搖欲墜,搭檔還在的狀態讓我覺得好像還可以撐著,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正常,但暴躁的情緒和時不時的低落其實讓我知道自己已經到達邊緣了。
時隔近十年,我終於又走進了身心科診所,因為我找不到出口,我一直希望可以靠自己轉念,但是轉念的開關好像壞掉了,無論我怎麼扳動它,它只是無意義地發出ㄎㄧㄚㄎㄧㄚ聲。然後最終我做了一個決定,做完這個決定後我覺得豁然開朗,雖然身邊的人並不太認同,但是我覺得我的肩頭一下子鬆了下來。 搭檔離職時,所有人都在勸他,無一例外,不斷告訴他現在外面工作多難找,應該要找到下一個更好的工作再走,老大不小了應該有份穩定的工作就好(我們的工作相對穩定餓不死),有什麼想做的下班再做就好了。只有我對他表達了我的祝福和羨慕,我是真的羨慕他有勇氣,因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出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的確是很冒險,但人生冒險一次,又有什麼不行呢?我做的決定很大一部份也是受到他的刺激,這不是一個衝動的決定,應該是已經思索已久,終於被觸發而行動。想當然爾,我身邊保守的同事朋友們也都並不是太認同我的決定,但是我已經是個大人了,做了任何的決定都只要自己去承擔後果就好了,旁人的意見,其實不應該成為考量的主因。
每個人的人生就只有一次,時間和精力也有限,所謂「人生觀」就是你決定自己怎麼使用你人生的方式,不同的成長背景和不同的個性,會造就在同一件事情上,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做法和決定,有時候我們難以理解別人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決定,明明看起來應該要選擇另一條路才合理,但是我們永遠不會理解別人得到了什麼對他而言重要的東西,就像我們以為自己選擇的是最佳的道路,卻也一定會失去某些東西一樣。
回到大人學的podcast,Bryan說如今的他,回想起自己當初為什麼會對於那個學長不肯出去玩樂的做法那麼反感,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當初的他其實也不是那麼肯定自己的做法,因為當時的他剛畢業也很迷惘,出這趟國其實也沒有多認真做論文簡報,只想著先吃喝玩樂再說,或許也有些心虛和沒自信,所以他希望能拉著學長陪他一起,讓他覺得自己沒有那麼有罪惡感,讓他感覺自己這樣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有時候為什麼我們那麼渴望別人的認同,或是那麼希望去「改正」別人的人生觀,是不是其實我們也不那麼確定自己選的路是對的,希望有人跟我們站在一起,那麼如果做錯決定了,好像責任也不全在自己了,所以歸根究底我們需要的不是他人的認同,而是自己應該要更有自信、更敢去承擔自己做的決定,這世上沒有什麼對或錯的路,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們定義的,你怎麼看待事物,它就是什麼樣子。我也相信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也許一時半刻看不出來,但是當最後所有的點連在一起,你就會看出整幅人生的畫面。
人生只是一場體驗,我們什麼都帶不來,也什麼都帶不走,在雲霄飛車前排隊或不排隊,只想玩旋轉木馬或只想坐在椅子上吃冰淇淋,都是一種選擇。夠有自信的人,就能尊重別人有不一樣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不去干涉他人,也不被他人所影響,願每個人,都能好好地決定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