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外一個心理學角度看復合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是不是又想說
又要講復合了嗎?又要去復合了嗎???
沒有啦哪來那麼多復合
我的面子都丟光了額度被我自己浪費完了哈哈
我確實很執著沒錯,但到後來我想著要找出答案
當然不是找出為什麼我們會分開的答案
而是決定出發尋找兩個相愛的人
彼此也付出了一切努力
到底為什麼會反而將一切越推越遠
事出必有因
我一直都認為許多技能都是熟能生巧
放到愛上面我們卻鮮少去談論學習這件事
那當然我想要學好
畢竟就算這場戀愛沒談好
先學起來到下一場戀愛才不會重蹈覆轍
所以現在重點就不放在對方
放在我自己身上了
大量瀏覽了相關學理
認真到我以為我明天要開學
要去主修關係依附理論這門課的學生
過程中看著一切解說並想起過去種種
越看越覺得有趣的像一場血淋淋的案例分析
身為在關係中經常展現焦慮型依戀樣貌的我
老是會抱怨所得到的關注關懷不夠
就算試著去學習調整
但十次總是會有五次調整的不是那麼順利吧
即便他說他付出他能給的所有
我仍然會想要的更多
但看著看著我才發現
他是真的深愛並付出了一切了
只是跟我習慣去理解的愛的樣貌不太一樣而已
就像兩隻想互相擁抱的刺蝟一樣
一隻刺蝟覺得痛他即便想要擁抱但好不舒服喔
可以先逃去旁邊喘口氣嗎
另外一隻覺得為什麼這麼痛
但我好想要擁抱喔趕快溝通找個方法來解決
於是兩隻刺蝟一個追一個逃
兩隻都用盡全力而且都想要愛的擁抱
但他們眼中看到對方用出來的都不是自己熟悉的習慣
所以這一切都好可怕喔
兩個人想要的結果都達不到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看的過程中難免會想說
要是兩個人哪裡再改一下改一下就好
但看越多就知道
沒有必要
不是說不想要或怎麼樣
而是「挽回」是一個雙向動詞
一個伸手挽一個轉頭回才能構成這件事
況且想要對方改什麼改什麼本來就沒有必要
要改變什麼是尤其是心理這件事
一定要對方有需求想要才能發生
就像我最喜歡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
蛤蟆先生因為憂鬱被他的一票朋友抓去心理諮商
所有朋友左一言右一句訴說他怎麼了或是為什麼他需要諮商
後來心理師只說了一句話
「我的當事人是蛤蟆先生還是你們這些朋友呢?」
他如果自己沒有意願
誰都無法逼他走這條路
覺察、理解、接受就像瑜珈帶給我的體悟一樣。
著實有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