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日記:解決問題先從理出盲點開始-日本一流諮詢顧問的專業思考術

1 / 1

書展之後,就是開始把買的書消化成自己的知識。

俗話說得好:記得住的是知識,記不住的就變成氣質。先說好,對我來說,這本書一開始我還真的進不太進去。

先說重點:怎麼理出盲點的方式是我閱讀這本書的目標。

前言一開始,他先交代了這本書是一套方法,幫助人們在生活或工作的時候,可以幫忙釐清自己的思緒。適用各行各業的人和家庭成員。

他運用三種方式來幫忙:提問、運用案例、圖解 這三種方式

我可以理解透過追問這件事可以幫助釐清問題的本質,這也是一種好的方式。與成功有約這一本書給中,也提到類似的概念:「觀、為、得」,其中的觀就是思維,就是行為背後的原因,要的是真正的原因,所以,我常常學生的方式就是,你自己追問自己至少五次。

舉個例子,你今天的行為是上學遲到,你就可以問自己:
Q:為什麼你上學遲到呢?A:因為寒假的作息還沒調整好。
Q:你明明知道寒假快結束了,為何不調整作息?A:因為晚上玩手機玩太晚,造成睡眠不足。
Q:你既然知道手機玩太晚,為何不早點收起來?A:因為手機太好玩,不知不覺就玩過了頭。
Q:你既然知道玩手機會讓自己沉迷而忘了時間,為何你還是選擇要玩呢?A:因為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玩手機可以忘了時間。
Q:所以,你覺得玩手機比去學校上學重要,所以你選擇這件事放在你行事曆的第一位?A:看起來是這樣沒錯。

透過追問,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分析出自己真正內心的想法是什麼。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第二點運用案例的部分,透過他人的例子來提醒,其實書中有一個重點是:

如果你跟他一起陪伴討論這思考的過程,就好像一起成就這件事一起討論一起成長,他反而會更快的釐清這段思考歷程。

畢竟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完全適用於別人的。所以,比起只是聽別人分享,不如一起探索,陪伴彼此成長,幫助他發現屬於自己的人生解答。

從古至今,許多偉大的發現和創新都是通過合作與討論實現的。例如,在古希臘,哲學家們常在市集上公開討論哲學問題,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產生深刻的洞察力。這證明了共同探討與思考的力量超越了單獨思考。

在職場上,當一個新進員工面對工作挑戰時,與其只是提供他一套固定解決方案,不如與他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尋找解決之道。這樣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也促進了雙方的關係建立和個人成長。

第三點則是運用圖解釐清思考,透過文字和語言,有時候不如一張圖來得直接而直覺,作者透過金字塔、四象限、心智圖、甘特圖等圖解來提醒讀者,可以運用這些圖解來呈現。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傳達想法與資訊變得極為重要。文字和語言是傳統且普遍的溝通方式,但有時卻顯得不夠直接和直觀。

人類的大腦對於圖像的處理速度遠快於文字,這是因為圖像能夠直接與我們的視覺系統連接,提供一種更為直觀的理解方式。然而,在日常溝通或是資料呈現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圖像的力量,過度依賴文字和語言,導致信息傳遞效率不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為了克服這一困境,可以透過運用各種圖解工具來釐清思考和加強信息的傳遞效率。金字塔結構、四象限分析、心智圖、甘特圖等都是極佳的視覺工具,能夠幫助我們以更加直觀和精簡的方式呈現複雜的概念或計畫。

例如,金字塔結構可以用來層次化地組織信息,將最重要的觀點放在頂端。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需要向朋友解釋一個複雜的旅行計劃時,可以透過金字塔結構來簡化信息,先介紹最關鍵的目的地和活動,再逐步展開細節。

四象限分析則是一種有效的決策工具,幫助我們根據兩個重要維度來評估選項。在企業管理中,許多公司都採用四象限分析來進行市場定位或產品策略規劃,如蘋果公司就曾用此方法來決定其產品線的發展方向。

心智圖是一種創造性思考的工具,它起源於古希臘的記憶術,現代則被廣泛用於整理思路和促進創意。無論是學生在準備考試時整理知識點,還是作家籌劃小說結構,心智圖都能提供一個清晰且具有彈性的框架。

對我來說,這整本書之中,有個實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企業的CEO來找他,來跟他要他所謂的正確答案,像:如何培育人材、如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當作者直接給他所謂的答案時,反而被問得啞口無言,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因為這位CEO要的只是跟他一起思考討論的人,而不是直接給他答案的人。

有時候,真正的答案是在對方身上,身為對方的我們,其實就客觀事實在追問,幫助對方釐清想法,協助他自己找到所謂的答案就夠了。我覺得人最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只是有時候他忘了怎麼找自己而已。透過別人的眼鏡,幫助他找到所謂的答案,這就是這本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