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彷彿有一段時間被凍結的感覺,猛然一回顧發現已經是幾年前。
本來預計前往奧地利的我,學了一陣子的德文,後來因為一些機緣巧合,後來前往日本,雖然當時一句日語也不會就前往了,但是還是依靠著一些運氣在那邊生存了一年 XD
當時踏上了日本的第二天,我就崩潰了,是真的崩潰,我真的一直問自己為什麼來這裡,我幹嘛虐待自己,好幾次我都想要逃回來,我好好的舒適圈不待著,每天早上起床我都是問自己好好的舒適圈不待著,我幹嘛走一個自虐之路,每天都問自己一百遍我幹嘛不回台灣,每天都在為衝動魯莽的自己懊悔著。
雖然我當時這麼痛苦,經歷一段陣痛期之後,我還是學到了一些什麼,而這些什麼分成幾點跟大家分享:
- 文化差異:換了環境不只是要適應當地的語言,更重要的是要適應當地的文化,他們怎麼看待工作,怎麼與人交流,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制約,當我們換個背景之後,我們可能就會發現原本在我們身上的制約或是枷鎖不在了,但同時可能也面對了一種新的制約,人與人的界線也差很多,而這樣的界線也體現在他們怎麼跟人互動跟相處,身處於當地去體驗觀察並且逐漸融入這件事情,從中看見每個國家的歷史背景與脈絡事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能單純在台灣無法體會為什麼會這樣子思考,但是在當地生活過後,你會逐漸發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跟模式,這是一件我待在台灣生活無法深刻感受到的事情。
- 世界觀:因為在日本可以接觸到世界各國的人,突然發現其他國家的人都比我們更早在生活中探索跟體驗,在台灣我的生活圈大多都是讀到大學之後才開始逐漸探索自己未來要什麼,早早出社會工作可能是一件比較特別的事情 ,但是在日本遇到很多不同國家的人都是十六七歲就會七八種語言,擁有自己的事業與理想,也去過各種不同的國家,而且都很有世界觀,在跟他們工作共事的過程會發現其實世界真的很大,會拓展很多新的視野。
- 學會怎麼捍衛自己的權益:在國外生活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覺得台灣人可能人都蠻好的,也比較沒有界線,有時候自己被踩到可能沒感覺,(也有可能這是我們的舒適圈)或是被踩到了也不懂捍衛自己的權益,但是出國之後,你就會發現適時的為自己爭取權益,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不然你不爭取也不會有人替你說話,更不會有人覺得你委屈,畢竟你也沒說。
在國外生活我自己是遇到台灣人更容易欺負台灣人的情形,並不是他跟你是同個地方來的,他就比較會幫助你,自己一定要第一個站在自己這裡,我覺得去完日本之後我有變得界線更加清晰 。
- 更多的自我對話:竟然都要給自己休息時間了,那就要把時間更多的留給自己,我們或許都把時間瓜分給太多人事物,忙的都快要忘記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身體,在這段時間真的可以好好跟自己相處,好好的問問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有時候在國外會有一種孤獨感,所以可能會想要每天喝酒派對忘記這種感覺,但如果你真的夠有意識一點,把那段時間好好留給自己,你會發現,當外界的聲音都關掉的時候,會有很多聲音從心底冒出來,試著去傾聽那些從心底冒出來的聲音。
我覺得什麼時候開始,要怎樣開始都可以,最重要的事情是,為自己負責任,拿回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讓外界的事情決定你的開心不開心。
今天選擇繼續待在原本的工作裡是一種選擇,大膽的離開也是一種選擇,每種選擇都是體驗跟學習,沒有誰比較好,就像我分享該該獸跟修復獸的差別,你是選擇只是抱怨,還是你是在修復然後存滿血條迎接下一個挑戰這差別是很大的,如果你遇到那些討厭的人事物,就讓那些讓你想抱怨的人事物成為你創作的題材(就像Taylor Swift),而那些因為你的創作被你感動的人,就是你的鐵粉了不是嗎?
或許我們都想一次就要做到一百分,但哪有可能有一次一百分的事情,我們可以慢慢加分,也可以做到七八十分就好,剩下的可以復盤迭代,才有繼續成長的空間,我們保有一份彈性是很重要的,剩下的二十分就讓別人來跟你一起共舞也很棒,什麼事情都要保留一點彈性才能永續,這也是我一直在練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