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 立姿前彎 Standing Forward Bend Pose(Uttanasana)

1 / 1

今天要介紹的體位法十分常見,但他的歷史卻相對年輕,因此沒有相對應的神話故事。uttāna意指 “強烈的伸展”,āsana則為 “體位法”。站姿前彎在20世紀的文學經典《Sritattvanidhi》首次問世,這本著作彙整了南印度的神聖人物,並且精準的測量、紀錄肖像畫與雕像,書中同時記載了122種哈達瑜伽的體式,可說為瑜伽發展的系統化、普及化影響深遠。

然而書中記載的Uttanasana與今日呈現的大不相同,當時描繪的姿勢呈現仰臥,背部貼地,手肘碰膝,而雙手在脖子後方(似乎更像犁鋤式一點)。今日的站姿前彎uttānāsana從現代瑜伽大師Krishnamacharya於1934年出版之Yoga Makaranda明確定義,他兩位名聲遠播的學生BKS Iyengar(艾揚格)與Pattabhi Jois也收錄在自己的書中。(Yogi很熟悉的兩大流派-艾揚格與Ashtanga就是出自這兩位)。雖然站姿前彎已經是強力拉伸了,但瑜伽有很多超越理解的極限動作你各位知道了,為了往那些目標多前進一點點,瑜伽往往也會有變化型的動作可選擇。舉例而言,同樣是前彎,將雙手掌心朝上、手指指向自己,然後踩進腳底就會變成加深延展的Padhastasana。

雖然沒有神話好說,但倒是有我自己的小故事可以分享。說起來滿害羞的,其實我當初去報瑜伽師資班完全是出於想逃避社畜生活、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在那之前根本沒上過幾次瑜伽課,更別說長期練習。我天生髖很緊、離劈腿超遙遠,瑜伽體式知識常識都一無所知,就唯獨這個前彎(印象還是來自於體適能的坐姿體前彎)還不錯。進教室的最初90分鐘,Ashtanga的震撼教育就讓我崩潰於自己的天真,我其實無法清楚解釋自己怎麼撐完那200小時,當時陰影之深還讓我荒廢了幾年。但先後來我重新走回這條路,遇上了景仰的老師們,儘管我的成長還很緩慢,說自己 “是個瑜伽老師”還是有種冒名者症候群的彆扭,但我現在可以發自內心的說自己好喜歡瑜伽,也希望分享他的好給需要的人。現在的我很感謝當時沒想清楚就去報名、更感謝重拾勇氣面對它的自己,費倫說得太好了:「至今為止所努力的一切不會背叛你。」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