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筆記《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第五章思考自由。
為了真正的百分之一,去除其餘的百分之九十九
作者在這一小章節舉了三個例子:
一個是漫畫《三月的獅子》中的主角,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將棋,而他生活中必要的東西就只有棉被和棋盤。
一個是日本知名演員高橋英樹,為了「想在一整面地板上寫書法」,而丟棄了許多東西。
一個就是作者本人,他透過文字宣揚「極簡生活的好處」,而實踐極簡生活。
透過這三個例子表達
除了必要的物品之外,什麼也不放,去除誘惑之後,需要面對的,自然就只有本質上的事物。
極簡空間有助於打造『專心致志』的環境,專注於某一點,才能拿出成果。
消除「金錢、時間、空間、管理、執著」的雜念
作者在這本書中從頭到尾都在宣揚一個理念「一身輕盈的自由生活」。那所謂的「一身輕盈」是什麼意思呢?作者的答案是「沒有雜念」。
作者認為需要消除的雜念有五項:
金錢:需要花很多錢維持生活、沒必要的名牌、購買了經濟會產生焦慮的物品
時間:必須花費心力煩惱「如何穿搭」的服飾、會偷走時間的物品
空間:超出個人需要的大房子、多餘的屯積品、徒占空間的物品
管理:錢包、身分證等等,丟了會有麻煩的「需要管理的物品」
執著:沒有用處的禮物、過去的光榮戰利品、會阻礙邁向未來的物品
連不需要的物品都「不想失去」,老是緊握著一切不想放手,也難怪會陷入杞人憂天的困境了。
堅守「將錢花在刀口上」與「寬慰原則」
作者堅守著「將錢花在刀口上」的原則。對必需品絕不吝嗇,無用的東西則一毛也不出。必需品就是「每天都會長時間使用的物品」。
「重質不重量」是生活的準則,養成「將物品減少,增加必需品預算」的習慣。比起「每個禮拜去家庭餐廳」,作者寧願「平時自己簡單下廚,每個月去一次高級燒肉店」。
作者認為「『錢能夠花得讓自己滿意』,你自然會散發出心滿意足的氣場」。
至多三選一、不知足者無法富有
作者引入心理學家 貝瑞.施瓦茲(Barry Schwartz)提倡的「選擇的悖論」來說明選擇太多,會有的缺點:萌生無力感、滿意度降低、過度期待。
那要如何擺脫「選擇的悖論」呢?答案是「將選項鎖定在三個。」若選項多於四個,腦袋就會開始混亂,下意識選擇和以往相同的模式,最糟糕的是會直接放棄選擇。
另外作者用貝瑞.施瓦茲(Barry Schwartz)提出的「最大化/滿足化」的概念來說明「知足」。
「最大化」是指找出所有的選擇,加以權衡,從中選出最棒的。
「滿足化」是思考自己的需求,選擇第一個符合需求的物品。
而「知足」就是「滿足化」的體現,「夠用就好」絕非妥協,而是掌控人生所必備的那把尺。若是一昧和他人比較,硬要將「最大化」做到極致,只會讓自己陷入不幸。
努力做到無須努力
作者將「怕麻煩」化為動力,為了避免麻煩,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或是可以直接省略的辦法。「努力、意志力、毅力」完全罔顧了人類的天性,與其如此,還不如思考「怎樣努力,才能做到一勞永逸」。
不提高生活水準,降低滿足的標準
作者認為掌握「自己的天花板」是很重要的。我覺得這章節和前面提到的「知足」概念很類似。知道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不是一昧去追求最好。因為總會有更好、更新、更便利的事物不斷地推陳出新,而理解自己的需求,去做出選擇很重要。
打破「固定框架」
這一章節說明在講求效率的同時,思考也會因此受限僵化。我們容易根據過往的習慣、經驗,去做事情。作者說「持續變化」才是極簡生活家的本質。將日常環節一一公式化的同時,偶爾也要有意識地打造「非日常」。拿掉自己的框框,顛覆自己的常識,才能為自己的「公式化」帶來更加升級的「變化」。
大範圍瀏覽「可信來源」的資訊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接收訊息很容易,各種社交媒體都可以接收到資訊。但作者說道「請為自己感興趣的分野,量身打造情報來源吧。」並且「養成確認的習慣是很重要的」。「自己整理接收到的資訊,經過思考才能成為養分。」
儲存別人的信賴
有許都人都經營自媒體,運用youtuber、IG、FB等社群,分享資訊、生活、娛樂。如今,社群網站已經不只是單純用來溝通或自我滿足的管道。粉絲人數和按讚人數,甚至據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粉絲人數等於信用等級,社群網站的普及讓信用化身成具體可見的數字。而作者認為善用自媒體,去「增加粉絲數,將信用轉換成金錢」。
化自卑為積極
作者以自身來做說明,曾經有一名女孩子追他的原因是「因為你長的弱不禁風」,作者理解到原來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他原本的模樣。你覺得自卑的地方,也可以是充滿魅力的武器。
另一個例子是,作者因為在少年時,深受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氣喘所苦,很早就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可以換個思考方式。如同作者一樣「正因為什麼也沒有」才能發現真理。
不將才能浪費在無用的地方
作者認為找出自己的天賦,並「突顯」那項天賦,中心思想可說和極簡生活家一模一樣。那如何找出自己的天賦呢?就是要瞭解自己,可以透過「蓋洛普優勢識別器」、「內向型.外向型診斷」、「九型人格」等測驗。明白自己的天賦之後,就能夠專心致志朝那一點深耕。
作者說到自己的天賦是「收集」,善於收集資訊、知識、經驗等無形之物。他就更明白自己「只要從閱讀、旅行中累積經驗,並化為自己的養分,就能得到幸福」。
你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嗎?喜歡待在什麼樣的空間、被什麼物品所包圍、與什麼樣的人來往,會覺得幸福呢?好好的去探索吧,可以透過物品的篩選開始認識自己。因為「物品,是反射自我的鏡子。」
以下節錄這章節喜歡的句子:
這是一個選項暴增、每個人都在尋找自我的時代。
自我認識,是協助自己攀登自己那座山頭的工具。
所謂的「做自己」、「對自己有自信」,意指可以掌控自己的狀態。
做自己的最快捷徑,就是在刪減物品、重新審視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掌控自己」。
你擁有的物質最後反過來擁有你──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減少選擇,瞭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
認識自己,才能擔任人生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