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看楊沐希翻譯的作品,上一本是 #巴黎圖書館,果不其然,翻譯很流暢很優美。阿方對著平時不喜科幻作品的我說:我真的覺得很好看,看過的人都說喜歡!
我相信,只要看過《悼詞下的三萬年》這篇的人,就可以給予作者足夠的信心,相信這會是一個飽滿的小說,他的說服力鋪天蓋地而來。
一切可以從克萊拉的發現說起,極地裡被發現的三萬歲女孩——安妮,帶來了現代人類無法抵抗的病毒,那一刻起,人類史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開啟了全新局面。
可能因為我們也處在大疫情時代,看這本書會有某種程度的共感,那種末日感,以及束手無策的感覺,是可以想像的。如果我們那麼靠近死亡,你最後想保護的東西是什麼?你的未來在哪裡?你還有沒有勇氣再愛一個人?
這本書共有14章,每一篇都有自己的主角,但故事的角色都存有關聯,作者安排得非常細膩。要很坦白的說,看完整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豬兒子》,即使當時我在看《歡笑之城》時,以為這就是我的第一名,但越往後推進故事,我就越不確定,到我闔上頁尾,我才明白,《豬兒子》在我心上留了小小的印記。
隨著疫情的發展,人類會利用科學研究試圖搶救我們的族類,這過程中會犧牲什麼?我們是否曾經細思過,有人存活的背後,有多少代價被殘忍的無視了。
博士(可以說是豬爸爸)是不是將豬兒子視為他的第二次機會了呢?搶救不了人類兒子的遺憾,是不是寄託在豬身上?第二次的離別悲傷到不可想像,而最讓我難過的,莫過於豬明白自己的犧牲,他的意志更是讓人心酸。
我也好喜歡《歡樂之城》,這種喜歡的情緒很矛盾,因為我不能想像要怎麼樣親手啟動送走孩子的遊樂設施的按鈕。我要怎麼為你繫緊安全帶,微笑著告訴你:你會沒事的,然後聽著孩子們的歡叫聲逐漸消失呢⋯⋯
我也很喜歡《輓歌大酒店》,我比較留心在兒子和父母之間,在死亡敲門前的和解,兒子來不來得及?那樣掙扎、拖磨的過程裡,他在等待什麼,為什麼不在來得及之前說再見。是不能,還是不願意?
其實看完整個故事,感覺要沉澱一陣子才會看見自己心裡淘出了什麼。黑暗中,我們仍能感覺到溫熱和希望,並非真的用眼看,而是在世界盡頭、絕望之際、死亡邊陲,心裡仍有掛念,惦念希望存在未來裡,即使遙遠,但並非遙不可及。
最後很想提《記憶的花園》,大概是我覺得最有末日氛圍的一章。黑暗中出現的圓球存在著每個人的回憶,角色們讀取自己的記憶,也瀏覽了別人的過去,他們彼此理解和安慰。
這篇故事的畫面在我的想像裡是全黑的,但同時也充滿畫面感,一定要親自讀過,那個畫面才會出現在你眼前。
不管怎麼梳理心情,都很難說明白讀完這本書的感受,這並不是我想像中的科幻小說,是以科幻的題材,書寫愛意、遺憾、思念的故事,而且即使在各種看似灰暗和寂寞的段落時,仍能感受到一絲暖流,是這樣特別的小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