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帶給我們什麼呢?是金錢名望,還是社會認同?

1 / 1

首先生活其實就是一場家庭倫理劇,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相信的人單純、不信的人以為自己人間清醒,但不論哪種人...總在這個舞台中發現一點屬於自己的影子。

小時候總想著長大,似乎一切問題只要長大都可以迎刃而解,新的問題總會隨著成長伴隨著你也越變越難。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坎,當遇到自己生命中的「坎」總希望自己可以像遊戲中的主角遇強則強的跨越重重困難,但實際上光是邁過去一次就耗費了大半力氣,更何況有一個又一個,有時候我們可以輕鬆的衝破桎梏,有時候積攢的能量無法衝過就必須重新再來一次,一遍又一遍。

勵志的人為什麼這麼有魅力?這是因為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在生命的道路上註定孤獨,而他獨自越過困難時漾起的漣漪有點帥。

小時候家境相對貧困,但長大卻依舊視金錢為糞土的原因是因為窮人不值錢的驕傲從小灌輸,所以未考慮賺錢風口、將興趣作為職業的我們注定富不起來。直到付出健康的代價在腫瘤需要開刀後才發現這是個金錢世界,貧困的人用不起好的醫療、吃不起健康的食物,生病會比富人痛苦好幾倍才明白,金錢是行走在社會的基礎門票,那是對於金錢觀念的成長。

大學畢業後因為學習的科系相當普遍,即便讀到碩士也只是多花錢並沒有太大的用處,所以當時選擇直接邁入職場,但出社會後光是薪資、升職或是小小的加薪,每一項都會依據學歷去區別時,才知道學歷低也是一種錯誤,那是老師們總在上課的時候唸叨在嘴邊的案例而你正在經歷,明白這是對於勞動資源等級劃分類的成長。

大部份的我們一直都不是某的人的偏愛,那是小說集電視劇裡的情節,所以更努力認真的投入沈浸在世界的規則裡,殊不知這是個概念性錯誤,並不是成為不了偏愛,而是要配得上我們的人尚未出現,上帝關上了窗跟門,可能是捨不得你辛苦要你躺下來享受屬於你的冷氣房,我配得上任何人任何事,這是配得感的成長。

以往我們大部分人選擇向規則低頭,但真的認同規則嗎?前幾年的我相當豪氣的這樣回答「社會固然有它的規則,那是一眼就可以望到盡頭的景色。但我不喜歡照規則走,跳脫規則雖然未知,但是獲取的經歷與快樂相較照著規定的路線行走有趣一百倍」,那是思維的成長。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年初陷入自己思緒裡多我,在做職涯諮詢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感覺自己沒有創意枯竭了怎麼辦?」

幾個月後宇宙溫柔的告訴我,創意是生活、工作、邏輯的框架中潛意識給予的契機及合理規則中的結果,是來自於環境的培養及平時的積累。

為我舉的例子是「我們總將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功勞歸功於那顆『蘋果』,但實際上這件事情的關鍵是『牛頓』,因為他每天都沈浸在地球運行規則的思考中,被蘋果砸中後才能領悟『地心引力』」,所以我們自己本身才是核心,只要不停下思考的腦袋,屬於你的經驗與歷練那是誰都拿不走的knowhow。

當初為了長大向世界交換了很多東西,交換了時間、朋友、學習、同學、健康、價值、勞力,換取了人脈、資源、知識、金錢、選擇權等,但是請不要將快樂與善良也兌換出去,因為我希望數十年後你也能有快樂與善良陪伴左右,因為你值得。

最後放上一首最近很喜歡的歌「我可以假裝很好」,演唱:何潔、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