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家教的五年接案甘苦談|指定女性老師、指定外籍教師、不要台灣口音
——————————————。
在家教的接案平台待了五年,大致能勾勒出一些台灣市場對於家教老師的模樣。大概就是像附圖的樣子(DALLE-3 繪製)。
---
.
指定女性老師
這個比例高得嚇人(也可能沒那麼嚇人)大概每 10 個案件當中會看到 6~7 個會要求指定 #女性老師。女學生要求女性老師,男學生也要求女性老師(好像也不難理解)。根據旅台僑生 蔡丽贞 的想法,她認為女生天生就是有耐心,因此適合當老師。 蔡丽贞的媽媽跟表姊們(3 個)都是老師。
不過,這似乎也不難想像,這些關於女性「溫柔、耐心、體貼」的印象,多半是社會 #有系統地 為女性賦予的標籤,並非是女性為了成為老師,而主動培養的性格。
再來,這些 #正面標籤幾乎直覺地與男性老師切割,彷彿平台上很難想像一位「溫柔、耐心、體貼」的男性老師,也間接導致男性老師在平台的接案機會其實並不均等(像是我)。
---
.
指定外籍老師
目前看到的比例也偏高(6/10)要不是指定 #外籍老師,就是希望台籍老師 #至少有外國留學經驗。這裡指定的「外國」,也非常限定,多半集中在 #歐美各國。
如果有兩位老師,一位老師留學馬來西亞,另一位則留學比利時,有很大的機會是後者會被錄取。#同等的學歷可能不會帶來同等的錄取機率,很大一部分關乎到 #文化位階的高低。
若是比較直接一點地說,平台上要求的並不是外籍老師,或是有外國留學經驗的台籍老師;實則是,#歐美老師 或是 #有歐美留學經驗的台籍老師。
-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則是 #口音。
英文口說是台灣學生的弱項,練口說甚至是口音一直是熱門服務;不過,平台上的家長對於口音的要求,也僅在 #美式口音、#英式口音 之間挑選(多半更偏好美式口音),我甚至看過案件要求寫著 #不要台灣口音的老師。
有鑑於口音跟文化的強烈連結,以至於台灣口音的台灣老師,在英文教學的專業位階永遠比不過外師,即使台灣老師的教學能力可能不比外師來得差,也應該更能打中學生的痛點。
---
.
幾年下來,我認為,在家教市場能游刃有餘的應該是這樣的人:#美式口音的外籍女老師
![](https://www.popdaily.com.tw/shaper/u/202409/773be79c-65a4-49d0-915e-69e4289dc6cd.jpeg?resize-w=100&resize-h=100&quality=1)
![](https://static.popdaily.com.tw/u/202409/773be79c-65a4-49d0-915e-69e4289dc6c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