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創造來強化學習|如何透過記錄、解釋、應用,有效提升知識保留與應用

1 / 1

大部分的人每天都在大量吸收內容
無論是文章、筆記、或是課堂講座
但事實上,我們保留的知識其實很少

而且在這些學到的知識中
能夠實際應用或創造出新內容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們保留的知識其實很少。Photo by Andrik Langfield on Unsplash

對於當今的學生來說
學習往往是被動吸收資訊
——閱讀、聆聽、觀看

但問題在於,我們何時
才真正被要求去運用學到的知識
或從零開始創造?

若要強化知識保留
或許我們應該多投入創造活動
而不只是被動地學習

在我攻讀碩士學位的過程中
我發現,如果無法複製某個論點、公式或概念
那麼就代表我們還沒真正掌握

創造過程迫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所學材料
並反思實際保留了多少知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透過創造
我們會發現自己哪些地方理解不足
並進一步探索學習的缺口

-

創造式學習:邊學邊做

我堅信,最佳的學習方式是透過創造

例如,假設你被要求重述某個剛聽到的論點
甚至稍微改進,這過程會讓你真正理解該論點

建議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
留出時間來整理想法,撰寫筆記
並反思學習到的內容

▲建議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留出時間來整理想法,撰寫筆記,並反思學習到的內容。Photo by Alexis Brown on Unsplash

這可以是課堂或講座後的習慣
幫助你在記錄下所聽到的內容後
進一步思考並消化這些知識

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
我常透過課堂筆記進行反思
甚至將筆記改編成部落格文章
藉此加深對講者所傳遞內容的理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長期實踐這種知識保留的方式
會讓資訊的記憶與運用能力逐漸提高

-

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

被動學習僅限於聽或看,不會產出任何創作
相對地,主動學習則包含複述所學知識

以下幾個我在攻讀碩士學位時使用的學習技巧
有助於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增強理解

  • 向專家學習

若你想了解某一新主題
可以尋找該領域的專家
並閱讀或收聽他們的著作和訪談

▲你可以在學術期刊、Podcast 或 YouTube 上找到許多專家的研究或講座內容Photo by Nick Morrison on Unsplash

舉例來說,你可以在學術期刊、Podcast
或 YouTube 上找到許多專家的研究或講座內容

我會使用 Notion 或 Evernote(還有 ChatGPT)
將各位專家的筆記整理到一個集中的空間,以便日後查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費曼技巧

這個學習技巧源自
知名物理學家費曼的教學方法

具體做法是
目前對某個主題的所有理解寫下
並試著教給他人

▲透過教授他人,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識別哪些部分尚未完全理解。Photo by Ismail Salad Osman Hajji dirir on Unsplash

透過教授他人
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
識別哪些部分尚未完全理解

這種方法強迫我們將複雜的想法簡化
進而發現知識盲點

若有困難,可嘗試在腦中模擬教學過程
或者找一個安靜的房間大聲講述

  • 實踐與應用

除了理解理論
將知識應用於真實案例
是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的好方法

例如,若你在研究神經科學
可以閱讀相關疾病的案例或病患故事
並嘗試解釋如何將已學知識應用到這些情況中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將知識應用於真實案例,是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的好方法。Photo by Compare Fibre on Unsplash

以我的主修「科技與社會研究」
我便經常撰寫關於資訊科技相關的評論

這樣不僅能加深理解
也能強化你對所學知識的感受與共鳴
激勵你更深入地探索

-

如何持續提升知識保留:從日常實踐到專題研究

持續提升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
是將主動學習融入日常生活

例如,我目前專注於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這個研究主題
應用精神醫學的分析方法以了解該疾病的特徵

但在學習這些的過程中
這些理論往往過於抽象
難以與實際病患的處境相連結

▲持續提升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是將主動學習融入日常生活。Photo by Rod Long on Unsplash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為了解決這種隔閡
我也會閱讀有關該疾病的自傳或經歷
藉此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所應用的理論

這種方法對於任何學科的研究者
或學生而言都相當有幫助

不僅讓我們更接近所學主題的實務層面
還能讓我們更加投入於學習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