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生說話很可愛?| 日本學者:可愛的聲音,是為了符合日本社會的期待

1 / 1

中央社近期有篇報導《日本女性聲調高全球標準八度

其中,深入探討了日本女性聲音的特徵,並分析其文化、社會與性別背景。日本女性普遍以較高亢的語調說話,這一現象不僅僅是生理因素所決定的,更是深受社會文化的影響。 

聲音反映了更深層的性別期望及社會結構,塑造了日本女性的社會角色。

聲音的文化與社會塑造

根據日本聲音認知專家山崎廣子(Hiroko Yamazaki)的分析,女性的聲音在某種程度上是「社會的產物」,並非單純由生理結構決定

山崎指出,日本女性的聲音相比其他國家尤其高亢,這與日本語的語言結構以及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望密切相關。儘管語言中不同聲調有區分語義的功能,像中文語音的多重音調,聲音的高低也在不同語境下傳遞了特定的社會訊息。

日本女性的高亢語調常被視為柔弱、可愛,這種社會性需求讓女性自然而然地調整語調,以符合外界對她們的性別期待。

▲社會性需求讓女性自然而然地調整語調,以符合外界對她們的性別期待。Photo by Tianshu Liu on Unsplash

-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生理因素與社會期待的交織

山崎進一步指出,即使考慮到體型等生理因素的影響(例如身材較小的個體聲音較高),日本女性的聲音頻率仍然異常高

她以 160 公分高的女性為例,指出其自然聲頻應該在 220 到260 赫茲之間,這相當於鋼琴中央的 La 到 Do,而許多日本女性的語音頻率高達 300 到 350赫茲,相當於在使用假聲來發聲。

假聲,是一種不自然的發聲方式,主要依賴聲帶的粘膜和韌帶的震動,並不使用聲帶的大部分肌肉結構,這樣的發聲方式使得聲音變得尖細、尖銳。

▲身材較小的個體聲音較高聲音頻率仍然異常高。Photo by 戸山 神奈 on Unsplash

-

日本社會中的性別角色與語音期待

這種語調的高亢,反映了日本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與刻板印象。在日本,女性常被期望表現出柔弱、需要保護的形象。

這一文化觀念透過語音的形式不斷強化。山崎認為,這並非單純的生理反應,而是一種社會行為的結果。女性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地將社會文化要求內化,並將其體現於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

這也是為何年輕一代的女性,尤其是動漫文化盛行的當下,會模仿動漫中女性角色那種「動漫音」的原因。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尤其是動漫文化盛行的當下,會模仿動漫中女性角色那種「動漫音」。Photo by Gracia Dharma on Unsplash

-

跨文化比較:不同國家的女性語音

山崎指出,這樣的聲音現象並非獨屬於日本。

在其他性別不平等較為明顯的國家,如印度,女性的聲調同樣較高。這與社會的性別角色認知有關,反映出不同國家對女性地位的態度。

在性別平等較高的國家,如北歐和德國,女性的語音則普遍較為低沉,這不僅僅是生理特徵的表現,更是成熟、獨立的象徵。在這些國家,女性的聲音更能反映出她們在社會中的位置和自我認同。

▲在性別平等較高的國家,如北歐和德國,女性的語音則普遍較為低沉。Photo by Roman Kraft on Unsplash

-

媒體與教育的塑造作用

日本的媒體和教育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這種聲音的高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許多日本女播音員在接受學校或電視台的培訓時,會被指導使用較高頻率的語音,這樣的語音方式逐漸成為一種標準。在日本的電視台,女性播音員的平均語音頻率為 340 赫茲,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的女性播音員。

在這些國家,女性播音員的語音頻率普遍較低,這反映她們在語音上的刻意調整,傳遞一種成熟、穩重的形象。

-

性別平等與聲音的關聯

山崎進一步提到,性別平等指數(Gender Gap Index, GGI)較低的國家,往往女性的聲音較高,這是由於社會中存在較為明顯的性別差距。

她指出,聲音的高低不僅是個人的選擇,而是社會結構的映射。在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中,女性往往被迫以較高的聲音來維持自身的社會角色,而這種語音表現則成為性別歧視的無聲證據

▲聲音的高低不僅是個人的選擇,而是社會結構的映射。Photo by mayu ken on Unsplash

-

聲音是社會文化的鏡像

山崎廣子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理解聲音如何成為文化、性別和社會結構的反映。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女性的聲音,尤其是語調的高低,不僅是個體生理條件的表現,更是社會期待和性別角色塑造的產物。在日本,女性語音的高亢是文化習慣的產物,並與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密切相關。

這種現象反映了社會中對女性形象的要求,並不僅限於語言層面,而是全面塑造了女性在家庭、職場等多個領域的社會身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