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注意力真的比金魚還短嗎?揭穿「八秒注意力」的迷思

1 / 1

2015年,一項來自微軟的研究報告引爆了全球媒體的熱烈討論——包括《時代雜誌》在內的許多媒體引用報告稱:

「人類的平均注意力時間只有八秒,比金魚的九秒還短。」

這種說法迅速成為了廣為人知的迷思,甚至在各種課程、商業提案和行銷策略中被反覆提及。

但這個數據從何而來?事實真的如此嗎?深入調查顯示,這其實是一個被扭曲、誤解甚至捏造的「真相」。

微軟報告與金魚迷思的真相

微軟加拿大於2015年發表了一份名為《注意力》的報告,研究數位化生活對人類注意力的影響。然而,該報告中的「八秒注意力」並非研究結果,而是援引了一家名為 Statistic Brain 的公司所提供的數據。

而當 BBC 記者 Simon Maybin 試圖與 Statistic Brain 聯繫以核實這些數據時,發現根本無法追溯其來源。

▲金魚「九秒注意力」的說法也無任何科學依據。Photo by Hale Tat on Unsplash

更荒謬的是,金魚「九秒注意力」的說法也無任何科學依據。

早期金魚的「三秒記憶」甚至更常被提起,但這些說法都只是經過扭曲的民間傳聞。實際上,研究證明金魚的記憶能力相當不錯,其注意力測量方法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人類注意力的真相

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曾在超過百年前定義注意力為:

「心智對多重選項中某一項的專注與聚焦,同時轉移對其他選項的關注。」

這說明注意力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過程,受多種內外因素影響,包括動機、任務的挑戰性、環境干擾等。

▲注意力是動態的,隨情境和需求而改變。Photo by Vincent van Zalinge on Unsplash

更重要的是,注意力沒有固定的「平均值」

心理學家 Kahneman 提出的注意力容量理論認為,注意力是動態的,隨情境和需求而改變。例如,令人感興趣的活動(如遊戲或電影)可讓人長時間專注,而枯燥的任務則會導致注意力快速流失。

因此,「八秒注意力」的說法過於簡化,忽略了注意力的多面性與任務依賴性。

---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為何迷思如此流行?

  1. 認知偏誤:人們傾向接受符合自身經驗的訊息,將注意力不足歸因於數位化生活或「注意力衰退」的說法,能減少對自身責任的反思。
  2. 社會效應:當權威媒體或熟悉的社群成員認可某一說法時,人們更容易將其視為事實。
  3. 行銷工具:「八秒注意力」被廣泛引用以支持設計簡短內容(如短影片、簡報)的需求,符合數位時代對快速資訊的偏好。

---

短內容趨勢的問題

由於迷思的推波助瀾,「可快速消費的內容」(snackable content)成為潮流。這類內容以短小精煉為目標,透過聳動標題吸引眼球。然而,這種內容往往犧牲了深度與品質,甚至削弱了讀者對長篇且具有教育意義內容的耐心。

例如,研究顯示許多使用者會長時間觀看 Netflix 或遊戲,這與「短注意力」的假說背道而馳,證明用戶的專注力取決於內容品質和吸引力,而非固定的時間限制。

▲長時間觀看 Netflix 或遊戲,與「短注意力」的假說背道而馳。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

如何正確理解人類注意力

  1. 注意力是多樣的:分為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持續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交替注意(Alternating Attention)等不同類型,需根據情境理解其表現。
  2. 重視內容品質:提升內容的趣味性、互動性和相關性,遠比強調短時間內抓住注意力更有效。
  3. 了解用戶需求:關注用戶背景和行為,設計能夠長時間吸引注意的體驗,而非僅追求快速消費。

不只是八秒的注意力

「八秒注意力」是一個令人誤解的迷思,不僅忽略了注意力的複雜性,也簡化了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真正提升注意力的方法,並非迎合所謂的短注意力,而是創造具有深度和價值的內容。

▲Photo by sanjiv nayak on Unsplash

同時,我們也該善待金魚——金魚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