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時加上動作和手勢的好處
《最強說話術》的作者提到,一共有 19 本著名的說話術書籍認為,說話時加上動作和手勢可以「較容易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見」、「較淺顯易懂」和「提高說服力」。
因為相較於「對話內容(語言訊息)」,你的「語調(聽覺訊息)」和「肢體語言(視覺訊息)」較容易讓人留下印象。當然,這點也有科學證據支持。
1967 年,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Mehrabian 提出了麥拉賓法則,又稱 7-38-55 法則。他發現,在溝通上,人們接收的資訊有 55% 是來自肢體語言(視覺訊息),有 38% 來自語調(聽覺訊息),而只有 7% 來自對話的內容(語言訊息)。也就是說,在表達情感和態度時,非語言溝通占據了很大比重。《優勢談判》一書也強調了談判時應該更注意對方的肢體語言。
(延伸閱讀:《優勢談判》心得筆記|5 個談判策略,幫助你在談判桌上不吃虧!)
例如,你今天「笑著責罵他人」,那麼你外表的「笑容」給對方的印象會比「責罵內容」更強烈,這會讓對方覺得你並非真的生氣。
那麼,為什麼手勢和肢體語言在傳遞資訊時佔了這麼多比重?《在大腦外思考》一書解釋,手勢是人類的第一種語言,而每一個人類嬰兒都會重現這段演化使——先懂得使用手勢,然後才學會基礎語言。這就是為什麼肢體語言在傳遞資訊時佔了 55%。
(延伸閱讀:《在大腦外思考》)
更進一步的科學解釋,美國神經學家 Spencer Kelly 說明,當對方看見手勢後,會自動提醒大腦中的聽覺皮質,現在正在進行重要的溝通。一項研究發現,影片裡的演說若有搭配手勢,那麼看過影片的研究對象,記得演講重點的機率會提高 33%。
本篇文章轉載自 進化村的閱讀心得文章〈《最強說話術》心得|5 個讓溝通更順暢的說話技巧〉,歡迎閱讀更多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