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非常注重自由發言權以及表達個人意見權益,你們想想過去10年的movement,如ME TOO 成功讓好萊塢大導演Harvey Weinstein被逮的事件。
在國外給business留負評,除非是小本生意,不然一般大企業會很制式化的回覆並私下找你處理糾紛。
朋友告知在台灣如果不用“我感覺”,“個人經驗”等這類的字眼而寫肯定句會被企業扭曲告你誹謗,所以我改了review.
聰明人一看就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個品牌的Google Page完全沒有負評又是真的嗎?
這個企業除了試著威脅告我誹謗以外用應該是員工個人帳戶抨擊我的看法(我覺得寫得也不高明很含糊,意圖太明顯了)以為會讀review的人智商都分不清真假評論。
注意看那些只給5星沒寫好評或寫的不清楚的是真的消費者留的還是員工寫的。
從這個例子看出,Google Page體現的不是現有顧客對品牌的印象,消費者在消費前與品牌互動也會影響品牌聲譽。
一個公司,如服務業,在他們的危機處理與應對方式能告訴我到底值不值得消費。
試想,要是我真的為了免費機票報名這個旅行社有沒有可能被丟包或者住到與照片不符的飯店或被領導敲竹槓比如多收小費,還是其他未想到的潛在風險是否就成立了?
另外你們觀察到的台灣自由發言權到底是什麼意思?涵蓋範圍如可講不可講?
#討論 #品牌 #經營 #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