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只會硃砂痣與白月光!張愛玲逝世25週年紀念 私心精選語錄分享(內含不專業文評)

1 / 5

今天是張愛玲逝世25週年。從很小的時候在喜愛的作家書裡聽過這個名字,從此之後這三個字就一直是我心裡的硃砂痣和白月光(開頭就先把最老梗的句子用掉)。

剛好今天有時間,趕著整理了我私心裡特別喜歡的作品,也趁這個機會把從前讀過的張愛玲作品再拿出來複習一遍。

選了三篇散文,兩篇小說,除了〈天才夢〉之外好像都不是提到張愛玲人們第一個會想到的作品,但既然說是私心摘錄,那就真的全然只是我自己私心喜歡,而無關作品的名氣了。

01/ 天才夢

很有名的一篇散文,記得好像還被收錄在高中國文課本裡。

是很久很久以前讀過的,印象有些淡薄了,但不能忘記的是讀到最後「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時,那種深深被震撼的感覺。

張愛玲自己說自己的風格是蒼涼,不是壯烈,也不是純粹的悲哀;不是太過決絕的大喜大悲,而是參雜著悲哀與喜悅、百感交集又如大夢一場轉頭空的惆悵。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張愛玲口中的蒼涼。

生命是華美的,是富麗多彩的,但生命也是哀傷的,是喜悅中交雜著無數哀慟的,張愛玲在〈天才夢〉中寫自己驚人的文學天賦、在藝術上的才華,以及「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他是文學與藝術上的天才,卻無法克服生活中種種瑣碎的小事,連家裡的門鈴在哪裡都記不住。

這並不是大喜與大悲、大好與大壞的對比,而是那種輕巧的、瑣碎的、卻又讓人無法忽略的,在美好之上所覆蓋的種種殘缺。

02/ 燼餘錄

〈燼餘錄〉寫的是戰爭。是戰時和終戰後的香港,是在這片亂世下,張愛玲所經歷的日常。

一如他自己所說的,他要寫的從來就不是大喜大悲的國仇家恨,〈燼餘錄〉只是忠實甚至瑣碎地記錄下她在戰爭期間所經歷的一切。

在戰爭面前表現出截然不同態度的大學同學、在醫院工作時見到的傷患、終戰後逐漸復甦的香港社會,〈燼餘錄〉裡沒有悲壯的大敘事,但卻用文字一筆一畫勾勒出了張愛玲和其他年輕學生眼中的香港,以及他們這些平凡人在面對戰爭與亂世時所流露出的人性本質。

在那樣的時代裡,人命不值錢,金銀財寶也不值錢,每個人都是火燒眉毛且顧眼下,生活中只剩下飲食男女,能活過今天再想明天。

時代的巨輪拖著每個人不斷向前,不斷有人被這時代給拋下,然而就如張愛玲在文末所寫的,「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

03/ 自己的文章

這篇文章是張愛玲自己談自己的寫作,私心裡非常喜歡在這篇散文裡她所談及的文學觀與創作態度。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自己的文章〉開宗明義地就說自己「不大注意到理論」。不只是不在意理論,張愛玲也不寫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紅配大綠。

比起這些,他更喜歡「參差的對照」,如同「蔥綠配桃紅」,不是第一眼就抓人眼球的強烈震撼,但卻像電影《一代宗師》裡的名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張愛玲筆下的故事是收束的、點到即止的,沒有大開大合,卻能夠讓人反反覆覆來回細讀,一次比一次更能咀嚼出新的東西。

小時候有點不耐煩看這種文字,覺得讀起來很悶,一點都不痛快。

越長大卻越喜歡這種張愛玲獨有的美學,張愛玲筆下沒有古希臘悲劇式的那種英雄,但有無數真摯而充滿生命力的平凡人,在沈重的亂世一隅認真地生活著。

04/ 五四遺事:羅文濤三美團圓

討論這篇短篇小說的人不多,我是一次在楊佳嫻老師的課上透過老師的導讀才讀到這篇的。

故事裡的主角是個自詡作風新派的新時代男性,文中寫到他極力想反抗舊社會的禮教、追求自由戀愛,為了喜愛的女人離了兩次婚,得償所願後又驚覺對方不再是自己當初所愛的年輕貌美的時髦女性,抗爭了多年散盡家財,最後竟然又把前兩任妻子再接回門,「已經是一九三六年了,至少在名義上是個一夫一妻的社會,而他擁著三位嬌妻在湖上偕游。」

這是一篇很精彩的黑色喜劇小說,張愛玲寫婚姻、愛情的手法冷靜又犀利,故事的結局尤其諷刺,主角兜兜轉轉繞了一大圈,從帶頭反抗封建社會的先驅,最後整個時代都已向前走,他卻成了仍維持一夫多妻的那個最陳舊迂腐的代表,而結尾寫到主角和朋友訴苦,卻反被挖苦「至少你們不用另外找搭子,關起門來就是一桌麻將」,看了讓人感嘆:這完全是張愛玲才能寫出的犀利、諷刺與黑色幽默啊。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05/ 雷峰塔

《雷峰塔》是張愛玲的半自傳式小說,寫他幼年在父親家的生活到十八歲時逃離原生家庭為止的故事。

《雷峰塔》裡寫主角琵琶(就是張愛玲自己的投射)的家庭,像是隔著裊裊的香煙和重重疊疊的簾幕望進這個生活在上海的落魄貴族家庭,體弱多病的弟弟、鴉片成癮的父親、思想新派而選擇出走的母親、還有身邊許許多多如魅影一般圍繞著他們的僕人,故事裡寫琵琶是如何觀看自幼生長的環境裡所發生的一切荒謬、醜惡、諷刺與陳腐的事情,寫出他對於逃離這個家庭——華麗、腐敗、層層禁錮著他的雷峰塔——的渴望與掙扎,既想要追求自由卻又無法完全擺脫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

然而雷峰塔終究是要坍塌的,從護城河的這岸走到另一岸的少女琵琶脫離了禁錮之後,卻也並非真的得到自由、逃離壓迫與禁錮;雷峰塔倒了,世界變了,卻似乎只是從一個小的牢籠,走向另一個更大、更華麗的牢籠而已。

IG👉陳露露露露米谷

FB👉露露米谷 Lulumigu

Popdaily主頁👉陳露露

探路客Blog👉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