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與授(給予或獲得)

1 / 1

在某個演講聽到,大多數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致富,其餘的人在追求成名。而問題更問到,你要變有錢是為了什麼,很多人回答,幫助身邊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一些貧困的人。所以是可以看出,許多人都有想幫助他人的心。

你是一個總是期待著別人送你禮物的人嗎?還是一個總是希望父母來替你買單的人?你是一個自私的人嗎?如果出門絕對不想請別人吃飯的那種人?或者是你的心裡會記住你今天請了誰吃飯,下一次最好對方回請你吃飯,不然你會玻璃心?

有看過某些富家子弟,教育的問題導致他們會覺得,爸爸的財產早晚都是他們的,因此不思工作,時常處於宴樂之中。這樣的人也許會讓許多努力工作的人,感到忿恨、憤世嫉俗、怨天尤人,自己為何如何存款都無法買到想買好久的物品;但同樣也有些人,沒有家財萬貫的身家背景,跟大多數人一樣賺著職員的薪資,但卻時常給予,也許是小禮物、飲料、一餐不貴的飯菜,又或是完全不需要金錢的一句鼓勵一句讚美,一個笑容…等,這都是給予,但這些給予,你帶給對方的也許是美好的一天,對方因你的笑容而掃去整日的憂愁。

你覺得他們誰比較快樂?有些人會回答,第一個,因為他不太需要努力就可以獲得很多。你真的覺得他很快樂嗎?其實不盡然。

聖經裡提到,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許多人是願意給予、願意付出的,有句俗諺說,施比授更有福。其實能夠給予的人,是幸福的,並不是說一個人因為擁有多於常人的財富,而能夠時常請客或買各種各樣的禮物送人,而是,你能不能按照你所擁有的收入,適當地給出去?有些人真的無法,我也看過有些人已經擁有多於常人的財富,但心裡卻還是被過去影響著,靈裡貧窮的那種感覺,讓自己無法輕易的付出,覺得自己必須算的很清楚,因此不願意給予,甚至流於吝嗇。

那給予呢?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沒辦法給予,是因為自己沒有擁有很多財富,現代社會常常用財富來定義一個人的成就,但你真的只有在收取昂貴的禮物才開心嗎?你開心多久?你有沒有發現,小時候因為一些小小的玩具很容易滿足,開心好多天,但長大後即便買了你看很久很久的那雙鞋,價值也不斐,但你開心的時間好像只有:購買的那個當下,還有開車回家的路上而已。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滿足,越來越不快樂。透過獲得什麼物質享受,來取得快樂,好像已越來越困難,人長越大,物質欲望越來越強烈,但卻更難被滿足,因為擁有的快感,一下就煙消雲散了。

但我們還是會因為獲得什麼而快樂的,比如在這個講求效率的年代,如若有人還願意手寫卡片給你,如若有人還願意親手做個蛋糕送你,或是有人願意為了你的事,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幫你,你會很感動,這些獲得是會記在心裡的溫暖,也許不是所費不菲,但是帶給心裡的暖意卻不會停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給予呢?那你給予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很多人是樂於給予出去的,比如幫助他人,那種被需要的感覺,其實人是會因此感覺到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書籍提到,我們人都需要被認可、被需要,當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對於你自己的價值是有正向加分的作用的,你會覺得你自己的存在很有意義,能夠幫助別人,藉由你的知識、你的經驗、或是你的關懷與愛,讓別人感受到被愛。這些都是透過給予出去,回饋到你身上的價值感。

那你呢?你喜歡獲得還是給予?其實我都喜歡,獲得的當下會感覺到自己被愛,也會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那種感覺會很棒。給予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給予時,會有種,我有能力幫助他人的幸福感,除了被愛,我還可以去愛人,也可以讓別人因為我感受到溫暖。

不要想著給予出去,那我呢?好像自己送別人禮物,自己就沒有了… 但就如同聖經所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我們在給出去的同時,我們會有收穫,而也會有其他人給我們各式各樣的禮物,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流動的愛的世界裡。

#365天寫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