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不喜歡的人?
這世界上,一定有你不喜歡的人。不論是職場上討厭的主管,還是老是欺負人的同學,或是總是令你感到煩躁的家人。
現實生活中,我都遇過。我不容易討厭一個人,因為我在第一次與這個人相處時就會決定是否要和這個人深交。相處不來,我就會避而遠之,不會特意攻擊他,但距離會拉很開。
我,與母親的關係並不好
唯一無法拉開距離的,我想就是家人,偏偏我的母親就是那個我想擺脫的存在。
我的家庭也曾經幸福美滿,但因為古老根深蒂固的觀念,加上婆媳問題,使我的父母形同陌路。從一開始的爭吵,變成相互怨懟。
在這種吵鬧的環境下,我選擇了逃離。大學堅決不住家裡,一律填寫外縣市的學校。家,對我來說只是洗澡睡覺的空間。也逃離到韓國,真真實實感受自由與享受人生。
我的母親,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是掌握實權的人。每一張問卷、考卷都得全盤照她的意思填寫。記得小時候,有一張家庭調查表,需要填寫父母管教方式,她毫不猶豫地要我在父親那格勾選「嚴格」,母親勾選「溫和」。小時候不懂事,就這樣勾選了。但隨著年紀增長,才覺得似乎怪怪的。
記憶裡,母親總是會對著我們大吼跟出手教訓的人,記憶裡有她用棍子抽打姊姊的印象,也有怒罵我的表情。或許是恨鐵不成鋼,也可能是她只是在找尋發洩窗口,我不知道,也不想去探討了。
付出時,請不要計算收回多少
「情緒勒索」是她最慣用的手段,她認為自己付出一生拉拔我們長大。若不順她的意,他就會用言語表達她的努力跟心意,被我們踐踏與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沒要求過她協助,也沒有實際獲得幫助。對她而言,她有表示過對這件事的關心,即是付出,我們就該有所回饋。
我不能否認她的努力,但她確實誇大了。我的學費跟開銷,大多是父親給予的。有突發狀況,都是父親給予協助。以她的標準,她煮了幾頓飯,就是養我們。遠比負責每日開銷與家事的父親相比,她的付出佔了9成。
最常在家中發生的狀況,就是如果送禮,給母親的禮物絕對不能少於父親。因為她覺得自己付出那麼多,這不符合比例原則。記得有次姊姊就是這樣被責罵跟冷暴力對待,至此之後,我們都偷偷摸摸地贈送。
讓我覺得最可怕的是她的負能量。對於父親家族的怨念,讓她變得偏激,嘴裡說出不堪入耳的咒罵。即便勸戒她放下仇恨,也毫無效用。家裡堆積著無用的故障物品,代表著她放不下的執著。有個故障的微波爐,她表示自己沒用過,單被姑姑借走弄壞了。她留著只為提醒別人「你弄壞我的東西」,但在我看來,她這樣只是在懲罰自己,還有懲罰在這樣狹小空間生活的我們。
曾經她在家附近,與鄰近大吼大叫。揚言要提告,不懂法律、甚至只有小學畢業的她,常會把提告放嘴邊,殊不知她的論述破洞百出。
你,也討厭過家人嗎?
當初會有這樣的疑問,是我總在自責。在儒家的觀念裡,我應該尊敬且盡孝道,凡事順從她的意見,但我做不到。因為是非對錯,我可以清楚地判斷,我不想當個愚孝的孩子。因此,免不了產生了幾次頂撞與衝突,請她凡事思考後再說。我並非瞧不起她僅有小學學歷,因為我認為肯學習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她總是期待別人幫她處理好,不願學習,總以一句我沒讀過什麼書,學不會替代。日常家電的購買,都是由我們幫她查找並購買的。
因為長期在家,導致她個性不圓融、見識不廣,所以我曾提出我出錢讓她去社區大學上課,但她以各種理由回絕。例如:一把年紀還上學,別人會笑我。媒體說什麼,她就視為真理。從不去思考背後的原因,說出來的話也略顯無知。因此,能與她談心的朋友可以說是沒有。我想沒有人會想跟充滿負能量與講話空洞的人深交,至少我是這樣。
我,努力過了,但還是一樣
我曾努力過,與她找到一個平衡,但即便我在怎麼努力,她仍然是如此。於是我發現,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永遠都不會達到那個平衡。所以我放棄了,我改變不了她,也改變不了這個無法融洽相處的事實。
保持距離就是我們最好的相處方式,不需勉強自己去解決不能解決的事情。但前提是我試過了,且用了好多種方法都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不是每個人都該處理別人的情緒,所以我決定不去在乎她的情緒。我不對她惡言相向,但對於她往我身上傾注的情緒垃圾,我一律不再接收。我寧願把我更多的情感,用在其他真心關懷我的手足和朋友身上,因為他們點亮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