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數位科技的再造與新生,探索科技藝術的新途徑 ➜ 新媒體藝術家「魏廷宇」
很開心又能在「我要成為藝術王」系列篇章裡,訪問到台灣年輕又優秀的新銳藝術家,這次是以新媒體藝術為創作項目的藝術家「魏廷宇」。由於一開始我在關注2022高雄燈會的展出作品時,在IG發現原來經營藝術Podcast「藝情指揮中心」的成員之一魏廷宇(提姆)有參與到展出作品(「Future Vision Lab @ 2022台灣燈會」的「DOME」),也因為平時我是藝情指揮中心的忠實聽眾,然後(就厚臉皮😆)詢問是否能接受訪問介紹給大家,真的非常感謝他答應,也在百忙之中回覆及提供資料,有興趣的捧油可以透過文章及藝術家官方社群多多支持並關注喔!(👍)
★ 本篇文章,建議以電腦版觀看閱讀為佳 !
★★有喜歡文章及插畫的話,歡迎追蹤我目前出沒的兩個平台喔 ➜➜ PopDaily / IG
✦ 魏廷宇 ( Tim Wei ) ✦
➜ 官網/ IG/ FB
魏廷宇 ( Tim Wei ) -- 台北人,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作品多為即時運算的音像演出和電子裝置,近年創作透過機器學習滲透日常生活,試圖從內部破壞作為創作的新途徑,藉此探索社會機制、人類行為和情感。今年2022年高雄燈會展出作品「Future Vision Lab @ 2022台灣燈會」中參與場域投影試算、前期評估、測試影像和開幕影像製作,並於藝術Podcast「藝情指揮中心(Art Command Center)」裡擔任共同主持人及節目企劃製作。
✦「Future Vision Lab @ 2022台灣燈會」✦
「 DOME 」為今年「2022年台灣燈會在高雄(Taiwan Lantern Festival in Kaohsiung)」衛武營展區裡眾多精彩作品中,需要透過網路線上預約,才能進入觀看的作品,是由「Future Vision Lab 未來視覺實驗室」所策劃製作,以高6公尺直徑12公尺的球形建築,內部空間透過360度的投影搭配 10K高解析度畫質,讓觀者可以躺著觀看環繞式的音像作品。
Future Vision Lab 是於2020年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開始的計畫,而「DOME」作為計畫的主軸,以數位建築設計的概念,與許多藝術家合作、工作坊和講座等活動,探索並結合科技和當代藝術的可能性,其目標為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沉浸視覺實驗空間。
★ 想了解更多,下方觀看官方花絮介紹短片
( 影片來源 : 高雄市立美術館)
在這次燈會展出作品中,共有八組藝術家的作品,類型除了音像藝術創作外,也有講座及互動式體驗,分別於不同時段播放及參與,每場次約20分鐘,觀看時不能錄影,但可以拍照,想看的觀眾除了線上預約外,也可以現場候補入內觀看。
★ 「Future Vision Lab @ 2022台灣燈會」作品詳細介紹頁 ➜ 這裡看
✦ 「DOME」製作 -- 魏廷宇訪談 ✦
藝術家魏廷宇 ( Tim Wei ) 於「DOME」計畫的開始到完成,可以說是幾乎都有參與,從前期評估、投影測試、試算及最後開幕影像的呈現,透過技術兼影像多媒體的開發及程式演算,讓原本於2020年計畫開始展演後,再次受邀與製作團隊一起合作完成「Future Vision Lab @ 2022 台灣燈會」的展出活動。
★ FUTURE VISION LAB 2020 全紀錄
( 影片來源 :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由於「DOME」的製作羞羞鬼我自己也超有興趣,且好奇其中開發過程,很高興能訪問到藝術家魏廷宇,帶大家了解更多有關「DOME」的製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DOME」的初始建構與形成
( 影片來源 :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Q:關於開幕影像的創作理念能否簡述一下?
A:FUTURE VISION LAB 開幕影像的設計理念很單純,就是展示全新沉浸空間的各種可能,所以盡可能展示不同材質和動態的內容。
Q:影像製作所使用軟體有哪些?
A:我大部分的影像是透過Unity即時運算產出的,Unity是一款遊戲引擎,原先是為了遊戲製作者或開發商製作遊戲使用,不過我將它用作影像製作的工具。另外,於2020年高雄獎獲獎的 藝術家李亦凡則是使用 Unreal作為影像生產的工具,不同的工具產出影像的方式大有不同,也會因此改變藝術家對於影像的理解和製作內容。
Q:參與「DOME」的製作,覺得最有挑戰的部分是哪一區塊?
A:我們當時搭建了一個球型的小帳篷,盡可能模擬實際場域的空間狀態。縱使團隊是一群很優秀的成員組成的,實際空間建置與設備安裝後,還是有許多落差和調整空間。
Q:對於新媒體的定義,您的看法是?
A:新媒體藝術對我來說是不斷感知生活並結合前衛和實驗的藝術,因此多為變動及難以定義。而國際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沉浸式展演空間,象徵著觀眾與藝術家對於高包覆性的影像是有需求的。
近期我於 國立臺灣美術館 「U-108 SPACE」擔任技術總監和開幕影像設計,其工作即是對於技術團隊的技術和進度控管,找尋合適的技術人才並一起克服困難和學習,而影像設計則是將平常手邊練習的數位藝術習作精緻化,並且更有組織的將各個部分融合,同時帶出U-108這個空間獨特的性格。
Q:有沒有受到啟發或喜歡的新媒體藝術家呢?
A:我有欣賞且關注一位俄羅斯藝術家 Dmitry Morozov aka ::vtol::,很喜歡他的裝置美學。
Q:未來創作方向與目標?
A:近期新作《 生命遊戲》於台北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展《 生生ʟɪᴠᴇs:生命、生存、生活》展出,算是我對演算美學的一些歸納。
★ 作品圖 : 生命遊戲 ( Game of Life ) / 2022
另外,先小透露,年底預計會有更大型的即時演算沉浸式音像演出。藉由網路爬蟲特定關鍵字進行世界新聞取樣,衍生出相對應的各國語音和視覺素材,並自由重組和挪用,透過超現實和詭譎的推演,給予人們探索和思考看待事物立場的空間。
這些是我不斷在當代網路和社群中實驗的創作手法,希望滲透日常生活且從內部破壞既有的秩序。
✦ 推薦 -- 藝術 Podcast「 藝情指揮中心 」✦
之前羞羞鬼我有寫過一篇有關 藝術IG推薦文章中,簡短推薦過一次藝情指揮中心( Art Command Center,縮寫ACC ),由於藝術家魏廷宇同為 ACC 的共同主持人與節目企劃,因此再次將之前未了解的部分,追加一個小訪問!
藝情指揮中心( ACC ) 分別由提姆(魏廷宇)、+7及紀翰組成,三位成員皆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每週三定期播出,在許多Podcast平台上皆可以聽到精彩的節目,內容主要將國內外藝術新聞及時事資料整理,探討評論藝術世界的現象與影響。
Q:成員們是如何一起組成及執行ACC的節目內容呢?
A:一開始,我們時常討論當代藝術的新聞和許多案例分析,同時發現國內並沒有相關內容的自媒體,因此開始嘗試錄製節目,也就到了現在70幾集的規模了。
我們每週會蒐集當週的藝術新聞,並且討論有沒有可以討論的主題和深入的空間,接著就是各自去預備可以分享的內容並錄製節目。
Q:每集節目的封面插畫都非常用心且符合主題,是哪一位成員所繪製的呢?
A:每一集的封面都是由成員 +7 根據該週主題所繪製的。
Q:ACC封面插畫代表人物帶著瘟疫面具,是否有特殊意義呢?
A:因為是在2020年年末跟著 Covid-19 一起發想的企劃,所以藝情指揮中心本身取諧音之後,具體的形象就配戴了瘟疫面具。
Q:ACC未來的目標與發展?
A:我們長期在思考在這個世代能夠透過什麼方式回應世界和進行藝術實踐。因此ACC的使命很單純,也就是成為這世代的一個藝術感知媒體,未來人們會發現過去有一群人在一段時間內,周而復始的密集觀看與討論世界上的藝術新聞和它與我們的關係,甚至更進一步的創造另一種共生的方式和機制。
★ ACC節目精選推薦 ★
➜ EP74 | 機器人會不會拉肚子? - 特別來賓「科技藝術漫遊者」王連晟
➜ EP71 | 我們能否掌控暴力? - 暴力美學與其正當性
以上文章希望大家有喜歡,能夠訪問跟認識到如此優質的好節目及藝術家,真的推薦跟榮幸,尤其成員們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實踐與執行力,實在佩服!對於藝術或相關議題有興趣的捧油,可以多多與他們互動並且關注官方社群,另外,他們官網也有合作專文的藝術家,撰寫很棒的文章 ➜ 這裡閱讀。
藝術王系列篇章,會再次將台灣很棒的藝術家、創作者、團體等等相關介紹給大家的!(👍)
★ 圖片來源及文字訪問 ➜ 由藝術家魏廷宇及ACC團隊同意且提供,僅此篇文章閱讀使用
★ 藝術王大拇哥推推 -- ARTOGO 帶你看展 ★
★ 插畫 / 美編 / 文 ➜ 羞羞鬼
★ 歡迎追蹤我的 I G ➜ thesunshy0.0
★ 合作邀約來信 ➜ [email protected]
★ 喜歡此篇文章的話也可以按讚、追蹤、收藏、分享,超級感謝您 👻
#插畫#羞羞鬼#shyshy#圖文#創作#台灣#Popdaily#poper#插畫家#藝術家#訪問 #訪談 #問答 #專訪 #魏廷宇 #TimWei #新媒體 #新媒體藝術家 #台灣燈會在高雄 #高雄燈會 #D #Futurevisionlab #空總臺灣當袋文化實驗場 #未來視覺實驗室 #前衛 #實驗 #藝術 #Clab #國立台灣美術館 #U108SPACE #生命遊戲 #忠泰美術館 #美學 #沈浸式 #場域 #藝術王 #音像 #作品 #Podcast #藝術Podcast #藝情指揮中心 #ACC #ArtCommandCenter #新銳藝術家 #紀翰 #加七 #提姆 #我要成為藝術王#artogo #帶你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