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追求極致就是我的熱情 真人比女主還狂的改編電影【巴黎御膳房】

1 / 1
巴黎御膳房(又名愛麗舍宮的女大廚)這部片是真人實事改編,講的是法國第四任總統任命的私廚 Danièle Mazet-Delpeuch﹝維基百科譯為霍爾騰斯.拉波里,因為我實在不會打法文的拼音符號,所以我以下文字敘述都稱中文名霍爾騰斯﹞的故事。此部電影2012年在法國上映,拍攝的手法採現今與過去回憶交錯,豪不吝嗇地用大量美食及高級食材特寫衝擊,鉤織出霍爾騰斯曾身為法國總統御廚的精采歷程。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

一對來自澳大利亞的記者與攝影師來到法屬南極基地阿爾弗雷德‧彿爾科拍攝紀錄片,偶然得知在這基地的廚師霍爾滕斯居然有在法國艾利舍宮做總統私廚的經歷,死纏爛打地想要知道她在總統府任職的趣聞軼事,但霍爾滕斯似乎很抗拒向人提起那段作為私廚的過去。

霍爾滕斯原本是在法國鄉下開店的廚師,她被法國廚師工會的人介紹一份新工作,但沒想到那個工作的就職地點在愛麗舍宮,也就是法國的總統府。

霍爾滕斯到了愛麗舍宮後,得知自己的工作內容是當總統的私廚,內心感到非常困惑,以自己只會做些鄉下料理的理由無法勝任職務回絕,但總統府的總管堅持,說「總統要的就是家常菜」。會找到霍爾滕斯你作為私廚,就是因為總統的心腹舉薦的。要她安心。

初來乍到,霍爾滕斯很明顯地感受到中央廚房的人對她不友善。主廚忙著講電話,沒空跟她打招呼,她要跟副主廚握手,副主廚卻伸出了左手。

她的私廚位置在離中央廚房很遠的地方。從中央廚房開始出發,要經過一道非常長的走廊。愛麗舍宮的人戲稱此長廊為隧道,要先經過隧道之後才能抵達那個秘密基地。

霍爾滕斯到了私廚小廚房後,發現所有廚具幾乎都沒有使用過,配給她的助手尼古拉斯是個甜點師,還是最菜的那一個。

坦白說,在餐飲這個行業,做內場的女性從業人員被歧視是常態,常認為女性能力不足,除非是T﹝很弔詭吧!T不會被歸類於女性﹞。

霍爾滕斯當然免不了這樣的命運。她試著與新環境同事交流,講述了過去的經歷:開創了實習生制度、教外國客人法國料理、接待世界各地來的廚師、被媒體採訪過.......這樣大講特講的結果就是被主廚特意忽略,還更直接了當地對霍爾滕斯說:「我們對這樣的新聞不太關心」,並叫大家開動了﹝意思就是要她閉嘴乖乖吃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不只如此,私下還有更壞心眼的舉動。中央廚房的人們背地裡叫霍爾滕斯為杜里夫人﹝註﹞。

註:路里夫人是法國路易十四的情婦,中央廚房同事以此暗指霍爾騰斯.拉波里以裙帶關係上位,才會成為總統的大紅人

霍爾騰斯雖然做的都是家常菜,但她對食材品質及餐點美味的追求,還有在認真努力學習的菜鳥尼可拉斯甜點師幫助下,徹底征服了總統的味蕾。

因為深受總統的器重,霍爾騰斯採購食材不用再經過高士‧度里先生(類似廚房總務的職位)的同意,她更專心一致地,努力做出總統所期待的—法國最美味的菜—出來。霍爾騰斯徹底成了總統的面前的紅人,但也因為如此,引起了其他同事的忌妒跟刁難。

在一次每年五月固定的總統家宴,高士‧度里先生協調午餐由私廚負責,冷菜及甜點則由中央廚房負責,但經總統批閱過的菜單卻引起了主廚的暴走。主廚跑去跟霍爾滕斯嗆聲說:「你在開玩笑!你負責前菜、主食、奶酪?中央廚房負責的只有甜點!」直接把菜單甩在爐子上,叫霍爾滕斯全部自己處理。

除了主廚開幹,又來真‧馬克‧路澈做信使。說秘書處透漏從下禮拜開始私人廚房的菜單依總統醫生的要求,要改為「較健康的菜單」,需把所有含醬汁、奶酪以及甜點的部分去掉,還要大量減少富含脂肪的肉類,優先使用瘦肉、魚類跟蒸菜。

衰事一樁接著一樁。

有天,真‧馬克‧路澈突然殺進廚房,說總統要臨時要吃牡蠣,且在一刻鐘的時間完成,霍爾滕斯只好趕緊去附近的餐酒館調貨,結果牡蠣來了,也都處理好了,餐卻遲遲上不去。霍爾滕斯決定派尼古拉斯去跟中央廚房商借冰箱存放那些沒辦法出餐的牡蠣,但懦弱的尼古拉斯看到中央廚房忙碌的樣子不敢開口,便返回小廚房,編說他們不願意借冰箱的謊話應付霍爾滕斯。霍爾滕斯因此氣到痛罵中央廚房的主廚(我覺得主廚也很衰小,明明就是尼古拉斯的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前面說到霍爾滕斯為了專心一致地努力做出法國最美味的菜,努力尋找法國最佳的食材,但她的報帳單據卻受到會計的質疑,認定為不符規定(霍爾騰斯女兒採收了新鮮的蘑菇,專門請人當天坐火車來回送達,以此車票報帳),也批評她的食材成本支出過高,中央廚房一餐支出的成本甚至連她的三倍都不到。

總統得知這樣的情形,假借想吃第一批新鮮上等松露的名義,來小廚房探望霍爾滕斯。

他們吃著松露配著1969年的紅酒,像似閒聊的語氣,總統這麼對霍爾滕斯說:「他人的敵對是自己堅持下來的動力,也是變相的鼓勵。」要霍爾騰斯不要氣餒。

很顯然地,這樣的安慰根本不夠。

在中央主廚陪同總統出訪突尼西亞,霍爾騰斯留守愛麗舍宮的期間,她去看了醫生。醫生跟霍爾滕斯說她的脛骨出現了疲勞性骨折,要她多休息,盡量減少走動,於是,看完醫生的霍爾滕斯返家後,她拔起了電話,打算好好地睡一覺,但沒睡多久,就被驚人的敲門聲給吵醒,說是有幾位政要需前去突尼西亞接總統,要她趕緊準備早餐。

接二連三的打擊,真的是精疲力竭了。

霍爾滕斯趁總統還沒回來法國的時候,向秘書處提出了辭職信,告別她待了兩年的愛麗舍宮,褪下了曾經身為總統私廚的外衣。

兜兜轉轉,她來到了法屬南極洲的工作站阿爾弗雷德‧彿爾科,當這裡的員工餐廚師。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霍爾滕斯在這寒冷的基地待了一年,又到了跟大家分離的時候。接任她職位的新廚師是羅伊克。

基地的員工上台表演總統與私廚的搞笑揶揄話劇,為霍爾滕斯做歡送會。她在底下笑得流淚,好像以前那些不堪、無力的回憶都煙消雲散了。

後來才知道,霍爾滕斯已經荷包滿滿地準備要去紐西蘭買地種松露啦!她能不笑的流淚嗎?

影片特色

  • 這部片說的是一個廚師的冒險歷程,當然免不了大量的美食製作場景穿插,更特別的是,影中的霍爾滕斯在製作料理時,還會一邊介紹食材及料理製作過程,像是說書般,讓觀影的人們宛如身歷其境,跟她一起到食材的產地收成採集,並實際參與她的料理製作過程。
  • 以下是惡意滿滿的料理特寫鏡頭(影片出現的餐點當然不只這些,有美食攝影戀物癖者,請自行去看這部片,收穫會更多喔!)。

《蘇格蘭鮭魚釀甘藍》

《牛肝菌炒蛋》

《威靈頓牛排》

《聖東諾泡芙蛋糕》

《開心果牛軋糖餡餅》→這是電影的翻譯,但我覺得怪怪的。幸好我有買一本「法果甜點聖經」食譜。對照電影的水果塔照片,正確名稱應該是紅漿果開心果塔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黑松露烤麵包》

美食電影與餐飲現實

劇中的霍爾滕斯一直都很優雅,著洋裝戴首飾,言談舉止不疾不徐,在廚房也是一樣,但在實際的餐飲業裡,跟戈登·拉姆齊的地域廚房沒兩樣,突發狀況是家常便飯,尤其是中餐領域,如果是趕翻桌(武場)的那種,髒話出現的頻率就跟你家阿嬤問「吃飽沒?」的一樣高且溫馨。

不過霍爾滕斯在愛麗舍宮後期遇到的困境,我扎扎實實都遇過,縱使不是完全相同,但也有相類似的情境可比擬(就連小廚房菜單要經過醫生同意改成較健康的菜單的情節我也有類似的經驗喔!顆顆)。

要追求餐點精緻美味,那麼食材的品質勢必要有一定的標準,而追求完美的人,食材的品質永遠都不會達標一天,因為總有更好的蔬果、肉品在等著你去挖掘,同樣地,料理的方式也是如此,一直都有更佳的工法等著你去發現來完成一道又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餐點。

但現實是,推動並推砌出這些藝術品的根本,需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寄人籬下當人員工,就會有理想與現實需要妥協的問題。

比如說,具有完美主義者的員工花了大量時間備餐,想盡辦法要做出老闆期待的美味餐點,但趨於現實考量,開店就是要賺錢才能存活下去,老闆最終判定員工的適格標準還是店的收益與淨利,除了成本嚴格控管導致食材選擇有限並品質退而求其次,讓員工無法達成老闆心中美味標準外,以劇中的霍爾滕斯的職災為例,老闆甚至可能認為是員工做事效率不佳,才會沒時間休息導致疲勞性骨折。

說穿了,本質上兩者追求的就是不一樣的東西,互相妥協長久磨合下來的結果,最後卻是誰都不滿意誰。而這樣的矛盾產生了一個現象。具有職人精神、不斷學習精進的廚師越來越少,而坊間可快速複製的簡單餐飲業者越來越多。

電影的原型人物 Danièle Mazet-Delpeuch

本身經歷不只電影說的那麼狂。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在任職總統斯廚以前,因為負債的關係,Danièle Mazet-Delpeuch在不懂英文的情況下,隻身跑到美國工作,最後居然在美國開啟了巡迴法國料理教學課程。
  • 去法屬南極基地阿爾弗雷德‧彿爾科前,那裡的廚師徵人公告其實是要30歲以下的男性廚師,結果Danièle Mazet-Delpeuch照樣寄出求職信,並抱怨不該有性別跟年齡歧視,順帶也提了她在艾利舍宮的工作經歷,最後就得到了這份薪水高,做一年就可以讓她在紐西蘭買地種松露的工作(典型的法國強勢女人)。
  • 現在,她有兩個松露園,一個在她法國鄉下的家,一個在紐西蘭。也就是說,北半球跟南半球都有她的松露園,所以她可以全天候使用她最愛的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