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命運請選擇ー「機遇之歌:數位修復版」
三つの選択肢ある意味は三つの坂かもしれない、どれも運命だ。
就讀醫學院的維克某天得知父親驟逝。原本照著父親的意思就讀醫學院的他,在這一瞬間失去了目標。他前往火車站,並匆忙買了前往華沙的火車票。然而追逐即將出發的火車時,搭上和未搭上衍生出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樣貌。他成為共產分子或是成為左派人士,又有另一種可能是繼續當醫生。無論維克選擇了什麼,宿命總是追逐他,與他緊緊繫在一起。
對於命運的不可逆,我們生來迷惘,仍想洞悉每一個選擇的暗示。
站在宿命的前面,我們無處可逃。
1981年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的作品以三段敘事,顯出波蘭政府的共產體制以及個人命運跟國家間,種種無可避免的宿命。作品經歷過當局的審查甚至刪減,此次的122分鐘版本則是完整版,藉此在三個選擇交叉口打開魔幻也真實的大門。
- 維克要搭往華沙的火車作為一個機會與命運的契機,看似正確的決定之下,又帶著某種悲觀的相對性。
成為共產黨的黨員的他,卻被利用;成為左派地下分子的他,卻成為組織據點被抄的嫌疑人;什麼都不選的他,卻也逃離不了意外的結局。無論選擇什麼,都有遺憾與缺失。我們在宗教裡的宿命論與決定論間,仍然想像平行時空的「如果」,不過那些東西並不存在於此時此刻。奇士勞斯基以維克的選擇,暗示著人的茫然;以通往華沙的火車,隱喻共產體制的不可逆。
人們宛如抵抗決定與宿命般的疾走,試圖掙扎出本能的自由。不過,這三條敘事裡藏著的悲觀,是與社會統整性的衝突和失落。
- 《機遇之歌》得以成為歌,在於奇士勞斯基將極難迴避的邏輯問題,用最淺顯的三段式表現出來。
乍看之下三段敘事為ABC的組合,回過頭來看第一段(火車站)與最後一段(飛機),仍然是相對的交會點之上,再度與之縫合。進而成為了一段古典的ABA段式,誰也逃不了的當下,安頓與超越也就成了遠方的幻夢。
這讓我想起駱以軍在《降生十二星座》寫:
生而徬徨,死於迷惘的困頓之中,維克的選擇也不斷地在映照當代人的選擇。無論是維克還是我們,作品不談存在論的依附和認同,而是以更基礎的「存在性」回應命運是如何被拋擲。
生命的開始和終結,都帶來必然的快樂與苦澀。奇士勞斯基將生存的困境不再只是政治問題、生命問題或是意識,他使其化作一道堤防,接住在宿命之下悲觀卻不絕望的個體。
死亡是讖語,生存是謎語。
作品裡有三個非常喜歡的設計:一為連續的彈簧,二為從土裡挖出的瓶子,三為雙人拋接球遊戲。這三者分別回應生命裡選擇帶來的連鎖反應,在理想間面對客體的失落感,以及交會之際又會再度回到原點。個體的命運性在被主宰的過程中,必然的悲劇和偶然的幸運,成為看似訝異卻略知一二的結局。
維克的選擇和這三段小插曲,顯示出生存之下,都帶著或大或小的歷史烙印。這些印記不斷加深生存的矛盾與悖逆,絕望與希望。因此讓每一次追趕火車的場景,才又如此令人期待。除此之外,「生存」作為謎語,歸咎於無法放置在社會裡的任何位置。奇士勞斯基意識下的「個人」惶恐也煎熬,越想知道命運的結果,越難抵擋命運的挑釁。
維克在車站奔跑,老太太掉落的硬幣,大叔喝酒被維克撞得正著等,奇士勞斯基拍出幽微的命運輪迴。無論宿命和決定論咬住了多大的確實性,《機遇之歌》作為一部給予未來命運嘲諷的作品,體現人終究帶著無解和恐懼追逐著未知。
I see that the light has receded. But I should not discourage you. You can be sure of one thing. Without that bitterness, that hope… life would be lamentable. ─引自第一段敘事裡的老教授。
本片將於2022年9月2日由 #光年映畫 發行上映,此為一刀未剪版本。感謝試片邀請。
📌推薦觀看:蕭雅全「命帶追逐」
(圖片來源:機遇之歌)
#機遇之歌 #數位修復版 #一刀未剪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 #勃庫斯洛林達 #塔德烏什洛姆尼茨基 #亞切克博爾科夫斯基 #彬紐紮帕西維茲 #波蘭 #政治#選擇 #宿命 #命運 #人生 #三種 #結果#院線電影 #影評
-----------------------------------------------------------------------------
我是CHIH 夏日葵,別忘了追蹤我🍀:akimokalih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