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最美的黃金時代 / 電影《黃金時代》

1 / 1

2014年底,偶然在臉書上看見前輩分享幾張美得令人屏息的電影海報。一系列六張,由湯唯主演,許鞍華執導的《黃金時代》電影海報。依據宣傳地點不同,電影公司釋出六款各不相同的設計。但唯一相同的是,這六張海報都將主角孤獨、漂泊卻一生以筆墨演繹自我的人生,在靜止的畫面上發揮的淋漓盡致。

雖然並不清楚是一部怎樣的電影,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但卻是滿心期待電影上映。後來上網搜尋,才知道這部電影是在描述民國女作家——蕭紅,的故事。

蕭紅?這個名字多麼陌生,我心中冒出斗大的問號。民初女作家,就屬張愛玲的名氣最為響亮,也最被大家所熟知。直到拜讀完蕭紅的著作後才明白,民國女作家的天下,不只是張愛玲一個人所有。

  • 蕭紅是誰?

蕭紅,本名張迺瑩,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出生在一戶地主家庭。八歲喪母,父親再娶。十八歲時,家裡人為她做主了一門親事,許配給住在哈爾濱的汪恩甲。但當蕭紅得知汪恩甲是個庸俗之輩,且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後,萌生退婚的念頭。隨即為逃婚出走北平,並與當時就讀中國大學的陸哲舜同住一個小院,分屋而居。蕭紅家裡人知道後大為震怒,陸家知道後,勸說陸哲舜未果,索幸斷了他的經濟來源,這才將陸哲舜逼回了家。

二十歲那年,蕭紅與汪恩甲重新來往,並懷了他的孩子。但一個與其他男人同居過的女子,在那個保守且思想封閉的小鎮,哪裏有辦法接受?汪恩甲不但平庸,且軟弱,最終還是因為家裡的反對拋下了蕭紅。蕭紅面對著她與汪積欠旅社的債務和沒有方向的明天,就這樣被旅社扣留在了房間內,日日獨自面對徬徨和妊娠的辛苦。直到旅社下最後通牒:再不交房錢,就只好將她賣到妓院償債。這才讓她走投無路,致信-國際協報,向文藝副刊的主編裴馨園求助。

七月中旬,裴馨園委託蕭軍至旅社探訪蕭紅。二蕭初見,互生好感。且在隔日,第二次見面就陷入了熱戀。

八月初,松花江決提。一場大水救了進退維谷的蕭紅,使她得以搭乘搜救艇逃出旅社。當月月底,便生下了一名女嬰。只是,孩子一呱呱墜地,便被她送了出去。

蕭紅的一生顛沛流離。從黑龍江到哈爾濱,從哈爾濱到青島,從青島至上海,再從上海漂泊至日本。從日本回國後再經歷了流亡的歲月,最後病逝於香港。享年不過三十一歲。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她短暫匆促的三十一載人生,竟比尋常人七十有餘的光陰更為複雜難言。如果說,人漫長的一生可比恆長涓涓的溪流,那她便是節慶散於夜空中的煙火,璀璨奪目,卻在最美的時候轉瞬即逝。

如今,這散放於夜空中的美麗,經過許鞍華的電影鏡頭,又重新透過大銀幕閃耀在你我眼中一次。

  • 許鞍華的黃金時代

作為電影圈中少數的女性導演之一,許鞍華在電影事業上巾幗不讓鬚眉的表現,讓她每次推出新作都能贏得眾人目光。近期有改編張愛玲的《第一爐香》,還有曾讓許多人感動落淚的《桃姐》。

許鞍華的電影語言,就如同她的女性身份一樣,細膩、多感而又含蓄。同時卻也帶著男性導演敘說時的乾淨、有條不紊。

《黃金時代》在現代講究娛樂和聲光效果的市場中,無疑是冷僻的主題。蕭紅雖與張愛玲同為民初四大才女,但名氣比不過作品量大的張愛玲。(甚至,張愛玲也不是人人都知道)

整部片長三小時,濃縮了蕭紅自十八歲到三十一歲,短短十三年的歲月。人的一生不論是長是短,那中間繁複瑣碎的歲月,豈是一言能道盡的呢?

許鞍華於採訪時表示,二十幾歲時就已興起拍攝蕭紅的念頭。蕭紅在戰亂時病逝於香港,她飄泊慘澹的人生經歷,對許鞍華來說相當耐人尋味,且充滿故事性。無奈當時種種困難與原因,最終還是讓她暫時打消了念頭。直到拍攝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才因緣際會認識了想投資拍攝蕭紅的人。也因此找到了對此感興趣的編劇-李檣。李檣同時也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趙薇初執導演筒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編劇。

2012年冬天,《黃金時代》於哈爾濱正式開拍。在沈寂了恆長歲月之後,蕭紅彷彿又再活過一次。只是,電影票房就如同蕭紅短暫的一生那樣,只在時代的巨輪裡,留下一筆不輕不重,到此一遊的痕跡。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蕭紅的生與死

看完了電影,剛開始對蕭紅的性格有點難以接受和理解。然而,是什麼促使她做出這樣的選擇?是什麼讓她顛沛流離了一生?又是什麼讓她無視於眾人的眼光與世俗規範,只願走自己想走的路?

直到拜讀完《生死場》後,我才稍微有些理解。不是因為濫情,不是因為渴望愛情,更不是因為自私、不安於室。所有種種都與她所處的時代有關。

即便是思想自由開放的今日,都還是隨處可見父權主義對於社會集體潛意識的影響。更不用說她所處的三零年代,以及她所出生的那個,無論知識或經濟皆匱乏封閉的呼蘭河農村。

三零年代的農村,人們安居自適,即便生活不是太富裕,也還算自給自足。雖然知識水平不高,但村人們安守本分,日子也有自己平靜簡單的美好樣貌。只是,對於求知若渴、躁動不安的蕭紅來說,這無疑是一座牢籠。

所以她不惜與家人對抗,也要為自己爭取受教的權益。但是這樣的行為在當時人的眼裡是悖離了倫理綱常、不守婦道的表現。被撻伐的不只是她,還包括她的家族。在那個一人受錯,整個家族都會遭受非議的年代,蕭紅成為讓家族蒙羞的罪魁禍首。地主的風光不再,成了別人口中家道中落的茶餘飯後。

蕭紅曾懊悔過嗎?起碼,在她的文字裡所表現的是一種坦然。坦然面對她所選擇的、所愛及所願。

然而,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前途無量的女子,爭取得了受教權,卻爭取不了自由的愛的權利。

  • 生死場

《生死場》共收錄六篇短篇小說,其中《棄兒》及《小城三月》算是她最坦露的深情告白。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棄兒》裡詳實記述她被困旅社、因大洪水而因禍得福、於醫院中產子並親手將孩子送人的心路歷程。她的文字冷靜且旁觀,像一個不相干的路人站在最角落的位置,看著所有事情的發生。但仔細斟酌,卻又覺得那些被描寫的過於細膩的舉止表情,無一不透露出豐沛的情感。

當她描述把孩子狠心送人的母親時,這麼寫著:「芹一看見她們這種臉,就像針一樣在突刺著自己的心。『請抱去吧,不要再說別的話了。』她把頭用被蒙起,她再不能抑止⋯⋯芹像被什麼人要脅似的,把頭上的被掀開,面上笑著,眼淚和笑容凝結地笑⋯⋯」

蕭紅坦然的面對自己,忠實接受自己所做的事。而無論那些事在他人眼中是對是錯。在社會道德底下,棄兒的行為是直得被譴責的。但她所毋須對別人交待的是,或許這是在評估自身的條件下,所能做出對孩子最負責任的行為和安排。她明白自己無法安定,更無法給足這個孩子安適的環境,寧可他成為別人的孩子,起碼還能有長久的平安生活。從另一方面來看,她比誰都更心疼這個孩子,說是棄兒,反而更像是護兒了。

  • 悼念

在《小城三月》尾聲中,她這樣說:「翠姨墳頭的草籽已經發芽了⋯⋯春天為什麼它不早一點來,來到我們這城裡多住一些日子⋯⋯但那是不能的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麼短。年青的姑娘們,她們三兩成雙,坐著馬車,去選擇衣料去了⋯⋯她們白天黑夜的忙著,不久春裝換起來了,只是不見載著翠姨的馬車來。」

像是在悼念自己人生開始失序的那個轉捩點,那個她奮不顧身出走奔逃後,就此注定一生漂泊坎坷的瞬間。也像是悼念自己的生不逢時,舊的蕭紅已逝,新的蕭紅將繼續在時代的洪流裡飄盪,直至找到自己的所在。

只是她終究還是在異鄉中殞沒。

她曾說:「你知道嗎?我是個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

她多麼明白自己的處境,但她依然無所畏懼,只管衝撞、奮力向最高的天抽拔,期待能在這片天裡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位置。所幸,她身邊還是有貴人的牽線作伴,比如丁玲,比如魯迅。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最好的黃金時代,即是當下

《黃金時代》裡有一幕我印象特別深刻。蕭紅與端木站在橋上,談論著文學和生活,蕭紅提到有些人對於她的文字有些意見及爭議,但她卻理直氣壯地回應:「我總以為,作家有各式各樣的,作品當然也就有各式各樣的。」

有別於張愛玲的傲嬌、孤芳自賞,蕭紅所展現的是另一種特立獨行的灑脫。

我總想,她如若活在今天,想必會是個大放異彩的女子。

雖說她生不逢時,卻也因為她生在這樣一個時代,才得以造就她筆下刻畫的那些既動人心弦,又血淋淋的現實。

她藏於文字中,既不特別讚揚,也不特別批判的坦然與誠實。只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明白描述自己的所觀所感。

蕭紅一生的故事,乃至於她的創作,所帶給我的不是聳動的文人緋聞,或者那個動盪不安時代下營造的悲劇英雄。而是她用生命實實在在的告訴了世人:最好的黃金時代,永遠毋須緬懷或期盼,因為最好的黃金時代,即是當下。

 

(首圖翻攝自網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克夫人的Facebook

圖克夫人的Instagram

聽圖克夫人Podcast

#電影 #觀後感 #電影心得 #蕭紅 #傳記電影 #湯唯 #馮紹峰 #文學改編 #文學作品 #生死場 #黃金時代 #女作家 #文人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