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的遺言>最後一根稻草前,能做些什麼?
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yKaCnYe5zs
漢娜的遺言 13 reason why
前陣子大學生自殺的新聞佔據了社會版面,社會各界開始檢討為什麼身為頂大的學生,看似擁有一切,卻選擇這條不歸路
這樣的討論不經讓我想起2017年紅極一時的影集──漢娜的遺言,這部影集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著一個女高中生為什麼走上自殺這一條路
藉由「自殺」這樣常見卻又禁忌的題材,搭配熱門的校園霸凌議題,再加上推理懸疑的氣氛,讓觀眾隨著女主角的視角慢慢地受傷心碎
這部影集當時為了抑制模仿效應,拍了一個Beyond the reason來說明影集的初衷,甚至請演員宣導如何求救,但這樣就夠了嗎?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老實說在真正看影集之前,我總覺得,有必要自殺嗎?明明還有那麼多選擇,那麼多人你可以求助!
但是,可以在邊看的時候,慢慢發現小事真的會慢慢累積,就如同破窗效應,只會越來越糟
「小事也很重要」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流言蜚語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的確,置若罔聞就好了,何苦那麼在意?更何況相同經歷的人那麼多
但每個人對訊息消化能力,處理的方式卻大相逕庭,白話一點就是──每個人的地雷處本來就不同
而這部影集,就如同片名般,給了你13個理由,為什麼漢娜最後自殺
不過看完這部影集之後,我更想要知道──到底要怎麼樣防止這樣的狀況一再發生
必須要說,我並不是心理醫生,更沒有相關背景,只能從影集和生活經驗摸索
但影集反覆的有提到,男主角「可以」做什麼,但卻為時已晚
或許有時候多一點點的關心,多一點點的雞婆,可能可以接住一個受傷的人
另外,這部影集的最後還有提到校園諮商的系統,為什麼到最後沒有發揮作用呢?
或許漢娜的情況,當下已經無法挽回,一個風吹草動都會被放大解讀
但如同真實社會案件,諮商中心需要等候多時才有辦法使用資源,或許也該藉此思考校園諮商人力不足問題
另外,我想提及這部影集沒有太多著墨的兩個面向
首先,父母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很疏離,當非常在意朋友,而校園霸凌又發生的同時,就宛如天崩地裂,沒人可以求救!
但是如果身處於正常家庭環境下,多多和家人聊天、分享,甚至求助,會不會結局都不同了?
另外一點就是面對挫折該怎麼處理?
其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該怎麼面對,這都是在學校或課本上無法好好得到的答案,會不會比起那些學科,這些更應該重視?
(當然目前有規劃一些生命教育課程,但著墨的比例真的夠嗎?甚至有些學校這些課程很容易被學科老師「借」走,為了趕課)
假如學校真的沒教,那麼家庭教育可以幫忙到什麼嗎?還是在傳統華人社會下,大家都是報喜不報憂,都把這類議題視為禁忌呢?
或許針對一些真的有疾病的人,這些建議很薄弱,但若是他們可以更早去尋求更多的資源,會不會這一切都會不一樣?誰知道呢?
最後,我想有看完整部影集的人一定有發現,整篇文章其實主要是聚焦在第一季的內容,對於第二季之後的討論很少
因為我認為第一季的故事最完整,且最扣人心弦,且引人入勝,也不會有浮誇的編排
所以,假如不想要後面太drama的內容的話,誠心建議看到第一季結束就好
推薦給想要了解自殺者心路歷程的人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資源,並非本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