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三、日更新,推薦的小說、漫畫、劇,滿滿的CP愛💗
喜歡推薦請幫我按按愛心,或是追蹤會發發文通知呦。
推薦時常常會說到戳中我的點,戳中所以推薦,所以多數都涉及暴雷,請不喜歡的要及時避雷或直接跳出呦。
劇評有時間差,但好的作品過了當下依舊好看,分享給可能還沒看過的人喔。
我不是很愛看小說以外的書,敘事傳記類等,這種絕大多數都是心靈雞湯,看到一半就想倒掉,但可能因為這本自傳都是肺腑之言,又或者作者的文學涵養感很高吧,又或者我對於我不曉得的字句與歷史感到好奇,不禁沉浸在作者的文字裡默默看完了。
會看這本書單純是因為《茁劇場-誰說媽媽像月亮》是由這本書改編。
比起傳記,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作者的日記、人生筆記,和我原先想像照時間軸寫的傳記不同,它一篇又一篇,寫鄉愁、寫故鄉、寫每一個在他人生路上曾經幫助並影響他的每個人,以及他對於一些人的觀感。
也許是因為生在和平的年代,我真的很難想像戰亂時花了一年從荷澤走到福建,看著出版社依據作者口述停留過的城市,用谷歌地圖去算有兩千六百八十二公里,下面備註寫著,他在迂迴中摸索、翻山越嶺,恐怕走的超過兩千六百八十二公里。
好幾段敘述都讓我感到蠻震撼的,例如他曾經很想放棄活下去,跟著軍隊走時有個孩子不小心落崖了,他看母親哀痛到快摔下去忍不住上前攔住,對方看他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問年歲和母親,他說母親在家鄉。
對方將童鞋轉送給他,並告訴他不要忘記媽媽還在等你回去。
他道謝後,正要離開,轉過身,媽媽當場隨孩子跳崖。
作者引用另一本回家一書的文字,「生命的消亡,在這裡只不過是嘩啦嘩啦的一陣響,接著是來自山谷的微弱呻吟和回聲。繼而,就什麼都沒有了。」
書反覆寫著他對家鄉的驕傲、母親的愛,母親死後,他將家鄉當成母親,儘管已經無親人在那,他依舊牽掛著家鄉。
還沒看書以前,我看試閱就鼻酸了,剛開始不太懂為什麼高母只送兒子離去,重男親女?
但看完後也大概了解了,他的家庭本身就是革命世家,外祖父跟著國民黨革命後成為元年的知府,姊姊和姨媽則跟著共產黨革命,父親死於共產黨的槍決下,他是家中獨子,不走下一個就是他了。
而且那時候姊姊們在抗日戰爭時時,選擇投共了(那時候騙家裡是因為抗日離開,抗日戰爭結束後因為已經投共無法返鄉,所以家人以為姊姊們都過世了),家裡那時候應該只剩他了,才會送他走。
書裡說起每個恩人時,幾乎將他對那些人的生平印象全寫進書裡了,說完後頭才會說他們的恩德,一開始有點不太懂,後來才明白,那是因為這些人曾為故鄉、國家所做的一切都葬送在時代的變遷中,除了故人,無人會記得,只剩下他了,他能做的只有用文字回報他們的恩情。
文字也有附上當年他從美國轉信回中國報平安,我算了一下,三十一年啊……信上字字句句都讓人鼻酸,可惜就差一兩年,他母親已經過世,死不瞑目地等著他回來,真的很遺憾。
蠻推薦可以看看,借此人能窺見他經歷過的那些年代傷痛,而且果真是讀書人,文語用字都很有國文課本。
撇除價值觀不說,後面很像湊字數的筆記,例如講起他們全家的母校後貼了北一女、建中的校歌,一章結束,還有他外祖父與汪精衛有過交情,因此他對汪精衛有了好奇,寫了他對此人的忠奸評價。
而《誰說媽媽像月亮》是建立在高秉涵著作的背景上,在他處理三個看似無關又相關的案子時,進而回憶起他逃難到台灣的過往,雖然台劇版上不少人認為只有高律師的線比較可看,其他鏡頭剪的太過細碎,但我覺得整體來說各有各的悲哀。
高律師有所成就後,決定替其他老兵送骨灰回中國,而案子一就是台灣家屬交換條件,他替男主打官司的話,就簽同意書讓高律師送骨灰回去。
我不得不說男主根本是地獄倒楣鬼,我真的沒看過這麼倒楣的人欸,從小和媽媽寄居在眷村叔叔家生活,被女友發現有過前科後,女友不聽解釋,他拉她手就被告妨礙自由了。
應該要升職的職場,因為害怕官司問題沒有多留心,被後輩衝康又被女主爸爸請來的黑道律師,公布前科資訊後直接被開除,然後又被黑道律師的人騙,直接被關在警局,到底。
我覺得每條線都有觸動的點,例如男主線裡的確付出過很多,卻又總是情緒勒索的媽媽、女主線被媽媽安裝竊聽器擅自破解電腦(但這段我覺得導演沒收好,莫名母女就談和,我覺得媽媽應該被教訓一下),還有在外人眼裡又爛又壞打媽媽的兒子上法庭時,根本沒有人願意聽他說話,外人又用異樣眼光打量他時,他選擇了自殺。
每條線都有每條線的無可奈何,雖然劇本不到我非推不可的地步,但如果你沒興趣去看高律師的傳記,我覺得真的要透過影集了解一下高律師這個人。
另外想推一下劇裡最出彩的角色就是男主線的媽媽,雖然很情緒勒索,但演員第一次演戲表演就很讚,明明在說生氣的話卻又能透過她的口吻,讓人覺得好笑又可愛,讓人很難討厭這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