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海角七號》嗎?|一句「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讓低迷的國片市場奇蹟復甦
2008年《海角七號》爆紅,戲院吹起國片風潮,原本被西方強片按在地上打的國片奇蹟似的復甦,神奇的是這部國片不但拍攝成本不高,也沒有甚麼宣傳,全靠看過電影的朋友在網路論壇討論讓話題發酵,《海角七號》不但重拾國人對國片的信心,也成功讓商業國片市場轉型,電影中取景的地點、主題曲紅遍大街小巷,如今15年過去,當年電影上映時還是國小生的我也即將大學畢業,這部電影也重看不少次,每隔三、四年重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隨著年齡增長,對劇中人物的體悟也越來越多,如果要推薦最愛的台灣商業電影,《海角七號》一定會在我的片單中。
故事時空背景互相交織浪漫故事
如果一份來自60年前的愛情變作一封封寄不出的信件來到你手中,身為郵差的你該怎麼處理?《海角七號》的故事架構很簡單,一個不得志的樂團歌手阿嘉回到家鄉-恆春,剛好有一位老郵差腳受傷需要代班,阿嘉因此接下這份工作,但阿嘉對這份工作興致缺缺,信常常沒送到,送不完的信就隨意堆在自己的房間,這一堆沒送出去的信裡就有幾封來自60年前一個日本老師寫給台灣女學生友子,日本老師回到家鄉後這些信就像老師的秘密一直藏著,直到多年後老師過世時孩子整理遺物發現才將這些信寄出,但無奈日據時代的地址和現代已經不同,這些信始終沒辦法交到那個女孩手中。
沒想到60年後一個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來到恆春要策辦活動,當地民意代表和恆春鎮長有意用地方民眾組成搖滾樂團在音樂祭上表演,阿嘉就是最適合的人選,這樣巧合就把故事拼湊在一起了。
小人物志氣高
《海角七號》裏頭的人物都是社會上的平凡人,有警察、郵差、推銷員、失意的樂手、機車行黑手、演唱會公關、小學生、鎮長、民代......就是這些常見的人物,要辦一場盛大的音樂祭,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就是衝一波熱血還真的辦起來了,相信當初進戲院的人除了被日本老師和女學生之間無疾而終的戀情感慨,氣憤日本老師怎麼在最後一刻怯懦了,那些愛情再也無法親口說出來給對方聽,同時也被這些小人物的熱血感染,把不可能變可能,就像導演魏德聖的電影夢一樣,再怎樣艱辛,為自己的理想堅持努力,成功與否都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還記得電影開頭台北場景嗎?就是那個被阿嘉出氣怒砸電吉他的電線桿,那句經典台詞:「操你媽的台北!」就飆車回屏東了,小時候不懂為甚麼大家看到這一段就爆出笑聲,後來也成了北漂一份子時終於懂了,在外地討生活真的不容易,但輕易回家好像又拉不下臉來,可是家始終是最溫暖的,唯有回到家裡才能當最自在的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最容易衝動買車票了。
小結語
縱然大家現在來看《海角七號》可能覺得還好,或許感受不到當年爆紅的原因,在2008年,國片市場氣氛低迷,金融海嘯後社會氣氛也處在低迷的狀態,一部講述夢想的國片橫空出世我想不僅安撫許多人不安的心,也讓許多青年有了創業的念頭,一部電影的價值不只在於拍攝、劇本、演員、後製,如果能引發大家的共鳴哪怕只是人生小提點,都是珍貴的。
以上圖片來自《海角七號》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