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看電影】噱頭十足卻評價兩極的宮崎駿動畫告別作—《蒼鷺與少年》
沒有預告、告別作,《蒼鷺與少年》在去年上映前可以說是噱頭十足,儘管評價兩極,但至少在票房上還是有不錯的成績。儘管錯過了上映的時間,但生活在有各種影音平台的時代,總算是等到它在Netflix上架,而在看完之後,也才能夠切身了解,為什麼對於這部宮崎駿時代的「句點」,大家會如此褒貶不一。
《蒼鷺與少年》的故事其實並不是太複雜,主角真人在一場火災中失去母親,幾年之後跟著父親回到母親的故鄉,並且和自己的阿姨兼後母夏子一起生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劇烈變動,真人在自我認同上產生矛盾,並在此時發現一個異世界,有一天夏子突然失蹤,促使真人前往異世界找人,並且在這趟旅程中開啟了與自己與周遭世界和解的對話。
對於《蒼鷺與少年》最常見的負評大概就是「看不懂」,對此有些評論認為,宮崎駿本來就在作品的表現就相對隱晦;但對我來說,比起暗示性的表達,連作為暗示的象徵都看不懂,或許才是讓觀眾真正困擾的部分。相對於大眾的經驗,在《蒼鷺與少年》中有大量依靠創造力製造的物體、現象,在缺乏解釋的情況之下,觀眾很難理解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麼,進而也更不可能去猜測到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
尤其對於講究邏輯的T人來說,觀看的過程大概會經常滿頭問號,那些缺乏解釋、突然出現,卻又在短時間後消失的事物,光是思考它們的邏輯性就會讓整個觀影的體驗大大降低。儘管理解整部電影的故事並不是太困難,但其中的脈絡卻讓人完全搞不懂到底在幹嘛,這也讓故事主軸本身的敘事更容易讓人覺得單薄。
總結來說,《蒼鷺與少年》在創意上確實依舊有宮崎駿的風格,雖然帶有過去作品的影子,卻還是能夠帶給觀眾新奇感;但在劇情的結構與表現上,卻並不是太讓人滿意的,儘管有大量的影評企圖去解析背後的含義,不過對於只想要獲得娛樂感的觀眾來說,看電影還要那麼辛苦去揣摩、腦補那麼多電影裡沒講的事情,也未免太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