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1 / 7

儘管對我形同陌生人,依然將你視作親愛的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Synapses

放不下早已或根本不愛的陌生人

喜歡和不喜歡往往都是單方面的事

讓兩個人彼此喜歡是必需要透過經營和維繫

要是另一方不喜歡,不管再怎麼勉強或糾纏

換來的都只會是更深的傷害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旁人總是用理性告訴失戀者,這時候就選擇不愛吧

然而當自己真的作為一個不被愛的角色時

出於放不下、出於不甘、或者出於形式上應有的和諧

終究還是用了感性選擇繼續默默愛下去

也許在這過程中可以視作浪漫而感到欣然

只不過如上述所言「喜歡和不喜歡都是單方面的事」

繼續愛著的只會逐漸成為「親愛的陌生人」

浪漫到最後也隨之成了無奈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那麼回過頭想,到底還要繼續愛下去嗎?

這部的片名和裡頭母女倆各自的酸楚故事線

都一再地打擊我對單戀抱持的正向看法

「是否要繼續愛」從肯定變成了難題

其原因是,從電影的劇情脈絡分析

對一位早已不愛自己的陌生人用情一點都不值得

可電影卻沒有因此導向「不繼續愛」的結論

至少在我看來,即便愛著一位「親愛的陌生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在心中都還是佔有著「親愛的」的席位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感性上會放不下的理由吧

既然放不下,就只能帶著無奈繼續愛下去

期盼「陌生人」能夠化為「親愛的」

以此向全天下單戀的人共勉之

陪伴已是陌生的家人

很多時候與家人的價值觀一有差異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便會因為是自己人而反應會比平常更為不理智

久了之後關係漸漸疏離和陌生

似乎只有在真正離別時才會感到後悔與不捨

過往許多跟家庭有關的電影

都是以「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帶出家人情感的重要性

這部則是直接用很貼近現實甘苦的描繪

透過屋簷下的相互爭吵、隱忍、磨合間

表現出一種不像家卻依然是個家的違和感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進而在沒有家庭成員離世的結局下

同樣也能表達家人情感對人生的不可或缺

少年時期曾叛逆,青年時期曾離鄉

不知不覺和家人的關係從親密到陌生

已知家人走後都會感嘆於沒有把握時間陪伴

何不趁著當下多一點陪伴

哪怕已是陌生也永遠都是最該親愛的家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不管有無回憶、陌生與否,永遠都是最親愛的

電影有很大的篇幅著墨在失智的爺爺身上

主要是導演將陪伴母親從失智到辭世的過程投射其中

雖然我沒有切身的體會,也因此這點的共鳴沒有很足

只是從電影極為寫實的片段當中還是稍微能感受到

看照失智症患者的辛勞以及不辭辛勞

概念上同時符合了第一段的「單方面用情」

和第二段的「陪伴陌生家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或許在失智症患者的認知中,照顧他的是個陌生人

但在照顧者眼裡,再怎麼說都是最親愛的人

電影標語「如果沒有回憶,這輩子還算不算數?」

我對此句反倒是以照顧者的出發點做解讀:

就算你病了,失去記憶,不記得我了

我與你注定相伴的這輩子一直都算數

所以我願意照顧你直到這輩子結束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