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搖滾推動者的回歸,《麂皮:永不滿足》影評:頹廢與華麗的共舞。

1 / 5

《麂皮:永不滿足》(Suede: The Insatiable Ones) / 2018 / 英國


英式搖滾運動強力推動者之一「麂皮樂團(Suede)」,一直以來刻意與其他英搖樂團保持距離,卻仍征服整個英國。樂團隨後於2003年解散,2010年重返舞台,再現傳奇。《麂皮:永不滿足》作為樂團成立至今最完整的回憶錄,當中以五大篇章細數樂團生涯的高低起伏,接露各首黃金單曲、暢銷專輯背後的創作故事與秘辛,也讓我們看見團員與團員之間深不見底的革命情感。

(全文無雷)

提起英國樂團,多數人想起的或許是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到近兩年崛起的The 1975;而提起九〇年代英倫搖滾,或許是Radiohead、Oasis,這些歷程足夠「戲劇」的樂隊。相較之下,Suede沒有被槍殺的主唱、沒有太多的性愛、毒品、死亡,也沒有爭執多年的兄弟或樂隊上的死對頭,甚至不來自搖滾城市曼徹斯特,他們像是把握著天賦的平凡人,平凡的崛起、衰落,然後重生。


30年後的今日,片中以各團員口述穿插影像帶出樂隊歷史,他們以更客觀、成熟的視角回顧過往,同時有著年少輕狂與歲月無常的味道。其中包括成名之前退出的Justine Frischmann及樂隊經紀人、製作人等,而引發衝突的Bernard Butler則以過去的訪談片段播出。除了歌迷熟知的演變軌跡,電影還揭發諸多團員和歌曲背後的故事真相,包含與前吉他手分道揚鑣的、與自我毒癮抗爭對話的,當然還有締造「英倫搖滾」及「中性」一詞的歌曲。


在最短時間令我們了解最深的Suede,這是極其珍貴的。我喜歡它的架構清晰、條理分明,前期先藉由團員的個人採訪,而後才以團體的型態出現眼前,前10分鐘還在臉盲,後10分鐘就能認識所有成員。同時它擺脫一般紀錄片的嚴肅樣貌,在各個內容回憶間傳遞懊悔、努力、衝勁與信任在其中,就算這是你第一次認識他們,也能因詳盡的描繪獲得情緒流動,在後頭Suede一字排開時感到興奮、珍惜。


從不羈美少年成為墮落大叔,最終化為穩重不失神秘的性感樂隊。《麂皮:永不滿足》完整描繪關於Suede的起伏路程,那些瘋狂的、神奇的、悔恨的皆埋藏於其中,它讓你在美好歌曲裡發覺人生的變動和永不放棄的夢想,是給歌迷們最好的回歸禮,也是給新朋友最好的見面禮。

推薦指數 ☆8.5/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11.22

台灣代理片商:翻面映畫

(圖片出處:《麂皮:永不滿足》電影海報、劇照。)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歡迎垵下追蹤!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麂皮永不滿足 #山羊皮贪得无厌的人 #麂皮 #樂隊 #樂團 #英倫搖滾 #搖滾 #英國 #披頭四 #紀錄片 #電影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SuedeTheInsatiableOnes #Suede #BrettAnderson #MatOsman #SimonGilbert #RichardOakes #NeilCodling #JustineFrischmann #BernardButler #AlexLee #AnimalNitrate #Trash #BeautifulOnes #rockandroll #cinema #film #movie #cinemawriter_1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