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記者轉行編劇…鄭心媚端《鏡子森林》,揭露一般人看不見的媒體生態
編劇鄭心媚的職涯歷程,「戲劇張力」完全不遜於她筆下的人物。畢業後,她一腳踏入新聞行業,從社會線開始,一路跑過財經、社會、醫藥等線,她見證了無數災難現場,也知道許多那些讀者在新聞上,永遠看不見的黑幕。
然而,鄭心媚始終不安於現狀,當了記者16年後,她毅然放下記者的筆,轉而拿起另一支,屬於編劇的筆,從旁觀者、記錄故事的角色,搖身變為創作故事的人。
而記者多年培養的敏銳觀察,以及一顆關愛社會的心,鄭心媚的作品屢屢獲獎項肯定,例如《奇蹟的女兒》、《燦爛時光》等。
「新聞可以改變世界,戲劇可以改變人性。」為了宣傳即將上映的新戲《鏡子森林》,鄭心媚攜手導演鄭文堂、主演楊謹華等前進校園時,她這麼向底下的學生說道。
*寫實描寫記者職場,大膽揭露媒體生態
《鏡子森林》以新聞從業者為題材,描寫他們在面對權勢威逼、利誘,或媒體經營方針上的掙扎與抉擇。例如社會記者在揭露一則社會事件時,可能會受到來自黑道的「關愛」;隨著媒體轉型網路、追求即時吸睛度,記者不得不成天關注公眾人物的FB、IG,尋找話題。
「做了十幾年新聞,轉行當編劇後,我就一直想做記者的故事,」鄭心媚說,記者工作的戲劇張力大,當上記者後,會碰到許多有權勢的人,甚至連大老闆、市長可能都要送他出門。
一方面是想描繪這個熟悉且獨特的產業,另一方面,鄭心媚也是想一平「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網路時代對記者下的註解。
「我替從業人員感到委屈,真的要當記者,每天寫文章,其實要念很多書、知道很多事。」鄭心媚說,希望在這個時機點,喚起大眾對於新聞的理解與認同。
《鏡子森林》中,新聞雖是片段的,但其實這些案件都離我們不遠。「我當初寫這個劇本的企圖心非常大,」鄭心媚說,她用非常複雜的寫法呈現《鏡子森林》,將台灣20年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加以改編、串起,盼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包括大地震、醫療、都更案、高樓建案等。
*真相的背後:新聞永遠不僅僅是則新聞
《鏡子森林》揭露不少新聞產業的「暗黑生態」,一篇文字報導不僅僅是「文字報導」,背後交織的,可能是權力、金錢的誘惑,也可能是人生的要脅。記者提筆前,或許真的經歷一番旁人無法想像的掙扎。
「報紙上的新聞,如果是真相,它真的得來不易。」鄭心媚說,自己把工作多年的所見所聞,以故事寫了下來,目的正是讓大眾了解這一件事。
她也分享當時跑社會線的趣事,由於社會記者都會在刑事組蹲點,當時見到的畫面,讓她受驚不小,「剛開始進去真的嚇到…真的在沙發吃檳榔、泡茶,我想說是被抓進來的嫌犯嗎?結果是記者!」
為了取得消息來源,記者勢必要和相關線人好好「博感情」,而線路也會決定記者的「風格」。鄭心媚打趣地說,政治記者可能西裝筆挺,社會記者相對就比較日常、隨興一些。
*記者手中的筆可以救人,也會傷人
除了真相不一定是真相外,「用不同角度看事情」也是記者最困難的功課之一。
「拜託妳不要亂寫!」、「記者的工作就是毀掉別人人生嗎?」《鏡子森林》中,楊謹華飾演的政治記者高明,曾在報導一則弊案前被當事人下跪求情,指報導會毀了他的家庭。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鄭心媚回憶,當記者時,曾經拍到一個高官在上班時間,帶著小三去家裡玩,他得知被記者跟拍後,就進辦公室跟總編輯下跪,表示小孩明日要基測,這篇新聞會毀了他的家庭,以及孩子的一生。
記者的反應很兩極,「有記者說,自己身為媽媽,覺得不要報導好;但也有同事幽幽地說,如果真的想他(指高官)孩子好,就不該和小三出去吃喝玩樂一整天。」鄭心媚說。
這種兩難,其實是記者每天都會遇到的事。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到底什麼才是對的抉擇?鄭心媚認真地說:「真相就像刀子,會讓大家看到真實,會救了人,也會傷害到人。」
揭露媒體生態,描寫出記者日常的危險與掙扎,鄭心媚希望大眾能更理解人性,以及台灣這個社會,同時,她也不忘為那些持續在線上努力的「好記者」說句話:「很多時候,堅持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我們看到還在新聞界、社會堅持的人,希望大家多給他們一個肯定。」
至於片中一直強調的「保有初衷」,現實社會中該如何做到?鄭心媚的答案簡單卻至關重要:「要很堅定相信自己,找到動力在哪裡。錢或名聲沒辦法克服困難,熱情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