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偵查隊鑑識員方毅任,在協助一樁詭譎的命案時,竟從關鍵證據中採樣到失聯已久的女兒江曉孟的指紋,為了釐清事情的真相,方毅任刻意隱匿證據,一邊誤導與他搭檔查案的刑警趙承寬,一邊和握有重要證據的記者徐海茵合作調查,隨著一件又一件的命案爆發,其中的關聯性逐漸明朗,同時陷入膠著的方毅任也開始意識到眼前所考驗他的並不是他最擅長的鑑識知識,而是深埋已久不易展現的情感......
台劇這幾年讓我有一種小孩越長越大,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自己想法的感覺,不再完全只是以商業利益作為考量,做一些世俗且芭樂的劇情,而是更深入的去探討劇本裡所要呈現的議題,在道具及演員挑選的過程也更謹慎嚴謹。一部戲有時最令人感到艱難的事,無非是內容無法與娛樂同時並存,想要有深度,劇情卻沈悶至難以下嚥;有時卻又過於譁眾取寵,而流於世俗,然而誰是被害者雖所要探討的核心是一群想被世界理解卻無法被理解而走上絕路的人們,但劇情卻巧妙地用遺願命案來闡述這些連續命案的發生,讓觀眾覺得刺激之餘,也隨著案情的發展來了解事情的真相,劇中人物的性格更是各個鮮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陰暗面要去面對,以下針對其中的四位角色做了分析,希望能讓人理解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對或不對,很多時候這些名詞只是社會所給的標籤及框架,你就是你,要試著同時接受好的你和壞的你,唯有相信自己,才能理直氣壯地告訴別人自己的存在有多珍貴。
方毅任:
「我很努力,我很努力,我希望她能快樂,但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讓別人快樂!我以為我成立一個家庭,我以為我結婚,我就可以跟別人一樣,但我也只是一直在傷害你們,我以為我離開事情會變得更好,我不知道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方毅任的病症帶給他極高的專注力及敏銳度,但也帶給他不擅表達自身情感,疏於與他人交際,即使是和他最親密的家人也不意外,或許會有人覺得那方毅任為何還要與別人組織家庭,把痛苦加諸在別人身上,但我認為大家都有屬於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方毅任也不例外,就如同他上面的自白,他很天真的以為只要循著別人所講的那種幸福模式,找一個愛的人結婚,然後生一個屬於兩人的孩子,日子就會幸福,但他忘了一個完美的家庭和一段完美的婚姻都是需要經營的,跟他的鑑識專業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標準流程不同,他所要追求的幸福,其中所不可控的因素有太多,而這也是方毅任始料未及的情況。在一次曉孟被化學藥劑灼傷之際,他離開了這個家,出發點或許沒錯,只要他離開,傷害就不會繼續擴大,但方毅任同時也錯了,因為他忘了去思考自己妻兒的未來,而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脫身。所謂的愛,並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在彼此間建立一道和諧且舒服的關係。而方毅任和曉孟的親情之所以讓人動容,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方毅任在情感表達上的改變,他開始懂得要對幫助的人說出感謝,也不再一板一眼的回覆所有情感,和過去總是推開別人的自己不同,這次他決定將被動換為主動,去尋找且彌補過去所遺失的情感。
趙承寬:
「其實你跟我追求的事情並沒有不同,只是手段不一樣而已。」
火爆刑警趙承寬,因破獲王忠雄的案子而升上組長,做事一向有原則的他,碰上總是固執己見、橫衝直撞的方毅任,心裡自然是不愉快與這號人物共事,但卻又不得不佩服方毅任鑑定方面的技術。在劇裡的前半段,這角色甚至是整個警局一度讓我覺得是不必要的存在,總是比別人還要晚到命案現場,執行效率也比記者甚至是急於找尋女兒的方毅任還差,像無頭蒼蠅似的亂竄,毫無頭緒,但當我看到趙承寬的妻子推著因腳受傷行動不便而患有憂鬱症的兒子,替他拿來換洗衣物時,他們之間的對話,讓我頓時覺得這位火爆員警在面對自己的家庭問題時也不過跟一般父親一樣,那樣地手足無措,那樣地不懂表達情感
,而這困窘的情感也使這個角色頓時活躍了起來。
其實趙承寬比任何人都還要希望能將犯人繩之以法,或是揭發他人不法的內幕,但他跟方毅任不同,方毅任就像是個未經社會化的孩子,只追求最真的事實,只要結果是他想要的,那過程不論要得罪誰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然而趙承寬卻深知這社會的運作,所謂魚幫水,水幫魚,在這世道上得罪的人越多,只會被邊緣化,被排擠,為了家庭,為了工作,有時適時地睜隻眼、閉隻眼,或是偶而和記者打交道似乎是這工作的潛規則,雖然這不是趙承寬所樂見的情況,但他也只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幫助身邊的人,像是不揭發屬下放消息給記者,安慰死者家屬,甚至幫助因藏匿證據而有可能被判刑的方毅任免於刑責並幫他找份工作,也開導他做事並非只有一種方法可行,並非一定要和人起衝突,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才是解決之道。雖然我們無緣看到趙承寬如何破除和家人之間的隔閡,但我相信既然他都懂得這些處事道理,只要他再次敞開心胸,展現他內心的真實情感,那份屬於自己的親情終究是可以被喚回的。
徐海茵: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他們需要的其實不是死亡的勇氣,是一點活下去
的希望而已。」
由許瑋甯所飾演的嗜血記者徐海茵,是個會為了得到獨家而願意用盡各種手段的人,不論是扮演社工或死者的粉絲......等,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就算用盡手段也要得到手,遺願命案也不例外,徐海茵利用江曉孟是方毅任女兒的這件事實,逼迫方毅任提供她所需的消息,一開始我以為徐海茵很嗜血且不富感情,但也只是一開始......,直到她意識到自己的報導竟間接害死了遺願命案中的一員莊秉榮,她才明白原來她的不擇手段,她的操之過急,竟讓看似無害的報導害死了一個人,也同時讓我們明白這位總是以金錢為導向的女孩,其實有個經常遇人不淑然後被騙錢的媽媽,而工作上的嗜血只是為了想忘掉父親帶全家燒炭自殺的回憶。看著這些死者身後的故事,徐海茵所想抹除的痛逐漸被扒開,但這次她卻將這些痛苦化為動力,追緝真兇,慰勞家屬,跟當年那個只會掩埋傷口的女孩不同,這次她將包紮自己的傷口好好照料它,就如同她在獄裡跟李雅均所說的話:「活著才有希望,就像我爸,他要活著才能看到我已經長成怎樣的大人。」
面對痛苦時,有些人很幸運,能遇到願意即使拉他一把的人;但有些人卻是苦苦掙扎等不到人救援,誰都沒資格要求人即使困難也要樂觀活下去,畢竟所有情況只有當事人才清楚,但我只能說我相信你們,相信你們會為現在做的這個決定負責且不後悔,生死是每個人終究會遇到的問題,但要如何活,怎麼死,取決於自己,世界很大,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只有自己不會背離自己,也只有自己才是與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李雅均:
「我是在幫他,他是個有想法的人,他說過,死要死得有價值。」
李雅均,也是整個遺願命案的主使者,失去周洋的痛讓她曲解了過往周洋曾說過的話,認為既然人都活到絕望了,與其帶著悲傷孤獨地死去,不如在死前為別人完成遺願,至少死的有意義,死的有光榮,於是她慫恿了同樣也掙扎在痛苦邊緣的曉孟,一同策劃整個遺願命案的過程,或許李雅均的做法不算錯,如果一個人的死意堅決,那麼再多的心理輔導,再多的正能量,對那些人而言或許都只會徒增他們的痛苦罷了!但她真正做錯的,是當其中一名成員劉光勇,在體會周遭的的關心及妻子深切的愛意時,突然找到了活下去的意志,但李雅均卻依舊遵循著規則將劉光勇殺了,絕望的人之所以絕望是因為看不見活下去的曙光,既然最後找到了為何還狠心的剝奪,我想這整起遺願命案的起頭,美其名是要替死者結束痛苦,實者是李雅均用來逃避她失去周洋的痛苦罷了!我們都無法去親身感受別人的痛苦有多痛,也沒資格在一旁鼓吹活下去才有力量的想法,被人忽視被人踩在腳底下的感覺真的很痛,但在結束生命以前希望大家就能好好思考,地球是圓的,這代表一件事不可能只有一個解決方法,但我們有時卻困於社會給我們的框架而裹足不前,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每個人來到這世界都一定有自己的用處,只是有些人走得順遂,有些人卻走得崎嶇,如果因此而放棄,不僅沒機會看到自己大鳴大放的一天,世界也將痛失一位英才。
《誰是被害者》是一部題材新穎且探討的內容多為真實的社會縮影,它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活著的真實及無奈,其中的特效道具,寫實到讓人體會到其中的用心,一部很優質的台劇,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