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都是——《怪胎》
根據統計,台灣所有人口中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為100人中有2-3位,也就是全台灣大約是40-60萬左右的強迫症病人。
這個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恐慌症。男女罹患這個疾病的機率相當。
運用iPhone的獨特性,即便電影的世界觀微小,從兩位主角的穿著搭配、家中擺設再至鏡位構圖,排列位置再到整體配色的表現手法,
它的電影美學可說是卓爾不群。
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野心
更是台灣電影中少見大玩攝影鏡位尺寸變化的作品。
(以下涉及劇透)
在某月的15號,一名身穿防塵衣、戴著手套以及口罩的男子,正推著購物車穿梭在賣場內,
這似乎已經是常態,你以為他是消毒人員?
每天相同的時間起床,家裡容不下一粒灰塵的他,甚至連牙齒每顆得刷幾遍都有規定,
更別說不斷重複洗手的症狀。
在一次偶然之中,陳柏青(林柏宏 飾)在賣場遇見了陳靜(謝欣穎 飾)
不管是行為舉止和穿著都與他極其相似的女生,兩個同路人,一下子就認出了彼此。
當怪胎愛上怪胎,一切都不再那麼奇怪。
為了在彼此身邊長一點,他們選擇了同居
,而同居後的生活非常可愛
同為OCD重度患者的兩人,是彼此的得力助手,一起打掃衛生已經是常態,根本天作之合
為了給生活添加情趣,兩人偶爾也會玩起強迫症大考驗,至外頭挑戰自己OCD的極限。
(注意:前半段的電影畫面皆為1:1呈現)
此時,從電影開場維持的1:1畫面,隨著陳柏青推開大門那一霎那開始改變。
兩旁的畫面延伸再延伸,上帝似乎終於記得為他打開了這一扇深鎖許久的大門,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段關係也即將迎來悄然變化。
柏青的突然痊癒,讓陳靜不知所措,因為,
這份來自「同路人」的陪伴似乎隨著柏青的變成「正常人」而變質
害怕的陳靜無所不用其極的帶著柏青尋醫求神,這一間醫院不行,下一間一定可以。
誓要把「強迫症」找回來。
痊癒後的柏青只想要有更多時間出門,開始想上班賺錢,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只是,
這些正常,似乎都一再突顯著陳靜的「不正常」
兩人的漸行漸遠,
註定從「同路人」轉變為「過路人」
那些愛情的共通點,如今只剩下尷尬的散場。
電影的尾端,我們看見陳靜的情緒如海嘯般被負面侵噬,包含自己的生命;
而柏青的OCD再度復發,在洗手台前不斷地洗手、不斷地洗手,直至出血,說著當初那句,「一切都不會改變的、一切都不會改變的⋯⋯。」現在看來格外諷刺。
小結:
《怪胎》看似是一個失敗的愛情故事,神奇的是觀影中或多或少都對劇情產生一種既視感
而在電影結尾中一個神反轉,將男孩經歷的所有事,重新在女孩身上發生一遍。
著實將電影的層次提升到另一境界,驚呼原來還能這樣啊!
或是像柏青一樣,往更高、更遼闊的地方走遠?
而關係是流動性的,在一切都會變動的前提下,承諾與被承諾的人,
應該要守護那個幸福時刻,並為「承諾」背後的精神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