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得|82年生的金智英

1 / 1

《82年生的金智英》

生為女性,似乎是一種原罪⁣

「你知道最讓我難過的是什麼嗎?醫生反問我,飯是電子鍋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為什麼我的手腕會痛?」⁣

電影開頭的這段話,一語道出金智英面臨的處境有多無奈,在父權社會下人們只允許她自我檢討,因為身為女性,所以必須合理化那些所遭所遇,也必須承受社會框架下人們對女性這個角色的期待,扮演好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身分,從女兒、妻子再到母親,若是有那麼一點偏離軌道,那麼你就不是一個好的女兒、好的妻子、好的母親,

-

電影中的金智英,偶爾會變成為其他人,有時是她的母親、有時是她大學學姐,變身成她人,藉由她人之口,代她說出那些她原本不敢說出的話、替她發聲,女性這個角色在社會中是長期被消音的,我們看著她一路走來是怎麼樣被磨去了稜角,成了一個神情恍惚、毫無生氣的人,她周圍的世界仍高速運轉著,卻只有她的時間被彷彿暫停,每天都過著重複的一天,生活不停的在打轉,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口,你很難去計算那些壓力到底是從哪個時刻開始累積的,你也很難去細數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無傷大雅的悲傷,唯一能確定的是,那不僅僅只是產後憂鬱,也不是一句「是我們疏忽了」就能輕鬆帶過的,又有多少人的人生是也那樣被疏忽的呢?⁣

做為一位女性,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金智英,但我們的生命中卻不一定會遇到那樣一個鄭代賢,社會結構問題與其所造成的職場天花板現象,使女性相對於男性而言,隨著年齡、經驗增長,並不會越來越有價值或是擁有更多的選擇,工作能力好有效率、強勢有主見、薪資優渥… 這些條件放在男性身上是優點,但放在女性身上卻全成了缺點,為什麼一個女人在工作裡追求成就的過程中,還須時時刻刻顧及另一伴的臉色? 為什麼一個女人選擇了工作,卻幾乎得放棄愛情與家庭,甚至承受外界投以的異樣眼光?⁣

-

在看完書與電影後,我覺得兩者都有各自的完整性,電影比較是在簡述金智英的人生故事,在情感上刻畫得較為豐沛,利用屋內的空間感,具體化金智英在家獨自育兒的迷茫與孤寂,並補足了一個比較正向的結局,而書本則是以理性的角度來書寫,帶有比較強烈的批判性,文字比電影尖銳了許多,對於各事件的細節描述的較多,同時輔以許多統計數據資料加以舉證,還多了許多金智英的內心獨白,但對於其的未來沒有太多琢磨與提示,結尾是以心理醫師的省思代之,描寫他是如何因為金智英來反觀自己妻子的人生,這一段故事也很有意思,雖然有些沉重,但很值得閱讀。⁣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第一段所述,追求男女平權企盼的是女性能得到相等份的尊重與同理,並不是想挑起兩性之間的戰爭,也真的無關乎所謂的厭男,我們只希望那些自然到近乎理所當然的性別刻板印象能夠被打破,那些若有似無的輕視與歧視能夠被消除,並且不用一再地告訴自己,是自己太敏感,所以才會這麼容易就受傷,也不用害怕被貼上女性主義者的標籤,一個讓人們不敢說出心中訴求的社會,一點也不健康。⁣

-

我喜歡的是奶油麵包,才不是什麼紅豆麵包。⁣ ⁣

-

更多電影心得/資訊/音樂:@moonvie.ch

  ⁣#82年生的金智英#電影推薦#不專業影評#電影心得#電影地圖#女性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