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女孩的話題中心❤
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
開啟IG

[影評] 生為女人 I Am Woman – 這部公式化的Helen Reddy傳記片,當下來看別具意義

1/2

韓裔導演慕雲珠 (Unjoo Moon) 這部描繪重量級女權主義歌手Helen Reddy的傳記電影,大抵遵循著相當傳統且可預測的英雄旅程,相當地公式化且各種典型的老套情節,然而女主角Tilda Cobham-Hervey的表演不只拯救了整部片,更徹底征服了觀眾,她神乎其技地捕捉到Helen Reddy的巨星風采,精彩地詮釋出她追尋夢想的堅毅決心,以及她作為一位女人,渴望聲音被聽見的強烈訴求。

.

電影《生為女人》開始於Helen於1966年從家鄉澳洲移居至紐約,她剛在澳洲贏得一場選秀大賽,希望能來到紐約獲得唱片錄製合約,並發展自己的歌唱事業,然而事與願違,在這個披頭四轟動世界的年代,唱片公司的高層只希望能培育出更多男子團體。Helen在一個由男性主宰的世界打拼,而她很清楚自己應該要反擊,不久後她遇見一位音樂記者Lilian Roxon (Danielle Macdonald飾演這位日後被歷史尊稱為搖滾教母的女作家),這兩位女人互相扶持,一同追求夢想、女權,也面臨著成名後的各種考驗。她們之間美麗的友誼,在Lilian於1973年意外驟逝後被Helen寫進動人的歌曲〈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之中。

.

同時在紐約生活的過程中,Helen與一位風度翩翩的男子Jeff Wald (Evan Peters 飾) 邂逅並開始交往,Jeff不久後提議兩人前往洛杉磯發展,而Jeff答應Helen會以經紀人的身份將她捧成巨星。然而這段婚姻充滿著各種不悅、壓抑、背叛、羞辱,Jeff將大半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他其餘的搖滾團體客戶上,Helen成天被關在家中打理家務,直到Helen總算錄成了一支翻唱單曲〈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才正式為她打開成名的旅程。

.

當然,Helen在之後寫下了生涯最重要的代表歌曲〈I Am Woman〉,這首曲子席捲全球聽眾 (精確一點:家庭主婦與女權主義者聽眾),更成為女權運動的國歌,導演慕雲珠在這裡為電影加入一條劇情支線,將Helen的崛起與平等權利修正案 (Equal Rights Amendment) 相互對照,之中當然多次帶至與Helen站在對立面的Phyllis Schlafly (關於Phyllis的詳細生平請去觀看Hulu的短篇影集《美國夫人》,絕對是今年必看)。

.

《生為女人》使用多個蒙太奇片段簡略交代過Helen歌唱生涯最輝煌且重要的時刻,包括她在1973年葛萊美獎的致詞:「我要感謝上帝,是『她』讓一切成真」,當然電影也刻意忽略了一些極具代表性的里程碑,似乎Helen的巨星史壓根不是電影的重點,真正的重點反而是貫穿她一生的女權運動。不過,當電影來到第三幕時,劇情又轉往聚焦於Helen與Jeff的婚姻破碎,Jeff沈迷於毒品導致他最終變得暴力且情緒不穩,電影因此又再度淪為典型傳記電影中那種「成功女人遇上壞男人」的悲劇公式。

.

整部電影有幾段,Helen唱著她歌曲中最有力量的歌詞「Hear me roar, in numbers too big to ignore」,今年大銀幕與小螢幕會一再出現幾位歷史上指標性的女權領導人絕非巧合:《生為女人》的Helen Reddy、《我的行進人生》的Gloria Steinem、《美國夫人》的Phyllis Schlafly…等。就在這個當下,一位女性正在競爭著美國副總統的大位,女權再次成為政治議題的主要戰場,而1973年大法官通過的「Roe v. Wade裁決案」甚至有可能在不久後被新任的保守派大法官重新推翻。

.

Helen Reddy本人在今年9月29日於洛杉磯逝世對這世界是個遺憾的損失,然而她的傲人成就而遺留於世,啟發著我們,也激舞著女權運動。她告訴女人們,當男人主宰的世界沒有給予我們平等的機會,我們不需要因為「過於憤怒」而感到抱歉與羞愧。現實中,我們可能都無法像Helen一樣成就自己的遠大夢想,但《生為女人》向我們分享了這種美好,並挟著Helen Reddy的成就與溫暖,熱情地擁抱我們。

.

原文章刊登於此:https://pinfilmreview.com/2020/10/31/i-am-woman-ch/

#電影 #影評 #生為女人 #金馬影展

留言區
Expand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