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的,編導艾倫索金,再次只憑故事撐起了整部電影。甚至用「故事」還太過籠統,整部片完完全全依賴對白在撐。電影的立場擺明站在反對政府的一側,劇中也難以見到各持己見的角色改變立場 —— 這並不是說電影很糟,只靠對白本來就是艾倫索金的目標跟拿手好戲,而他也很成功,最多就是配樂稍嫌煽情。
以下是劇透時間
整部片宛如當年審判中被打壓隱藏的控訴,如今一字一句的對當年的政府提出異議。當然,借古諷今,像這樣關於一部社會運動的電影,自然會令人聯想到最近的香港、美國、泰國甚至是前幾年的台灣,所發生的抗議運動。
但比起對權力的控訴,這部片想借古喻今的,恐怕不只是政府。
扣掉在法庭下的角力,整部片關於七人的描述其實可以簡化成兩派:由Tom為代表的務實路線,主張重要的是贏得選舉獲得權力去改變;以及Abbie代表的大眾路線,讓理念被看見,更多人開始意識到所謂的政治。就結果來看,Tom後來成功當選參議員。Abbie代表的嬉皮文化也在歷史中成佔據反戰的代名詞。兩人僅管對於勝利有不同看法,最後也算各有成果。
這不是光靠法律能否給他們公道換來的,而是他們都很清楚想要什麼。最重要的是,就算想要的結果不同,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結束戰爭。
2011年,發起佔領華爾街的組織Adbusters,由於佔領的目的是對體制的反思,而在發起時沒有具體目標。雖然有控訴政治腐敗,最具財富的一小撮人享有特權,但整場活動沒有人可以被視為代表。他們認為應該由抗議者自己為自己發聲,不該有任何一人代表群體,令多數人被沈默。
快十年了,有人能說出佔領華爾街的訴求該怎麼達成嗎?
早在影集《新聞急先鋒》裡,艾倫索金就花了一集的篇幅批評佔領華爾街。或許借古喻今的對象除了政府,還有現在逐漸淪為口號的美國社會運動。雖然七人案中的五人依然被判了刑,但至少大家會記得,這是為何而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