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們在電影裡碰觸議題──師大人文電影節
你有聽過師大人文電影節嗎?
學生舉辦的電影節,是最近幾年盛行的活動。
各縣市也常舉辦各色電影節,而這次Ibu我決定私心,分享一個我在大學時期著手籌辦的電影節──師大人文電影節。
你印象中的電影節是為了什麼舉辦的呢?
師大人文電影節,整個重點在「人文」,而人文的概念,在第一屆發想者心裡是來自於對於社會的關懷,於是人文電影節不是因為電影而舉辦。
「電影只是媒介,我希望透過電影讓師大人了解、碰觸社會議題。」
社會議題的認識,是跟其他電影節相比,師大人文電影節是最獨特的地方。
這場百年滄桑阿——【水來,他們在水裡哭喊。火來,他們在火中灼傷】
帶著抑鬱氣息的視覺風格,是第一屆師大人文電影節的特色,片單也是別出心裁,片單裡有許多記錄台灣環境的紀錄片。
而在當時「轉型正義」正在學術界發酵,第一屆也找來許多在轉型領域研究的知名學者,透過電影分析他國轉型正義,和台灣該如何面對與處理自己的轉型正義。
「在這裡,我看見你了。」
:Sawubona
:Ngikhona
起源於南非祖魯人見面時,打招呼的話。「Sawubona」意味著我看見你了;「Ngikhona」則是,嘿,我在這裡。在顛沛流離的時代裡,直到你看見了我,我才真正存在著。
第二屆人文電影節,試圖承接第一屆未說完的故事,讓更多議題繼續延伸。
卻也看到如果是一個為了師大人而舉辦的電影,那「教育」議題勢必是大多數師大人想關注與碰觸的。
於是增加許多跟教育議題相關的電影,同時為了開展電影節的客群,試圖在放映電影外,增加許多有趣的活動。
性別平權議題當時正在社會發酵,彩虹龍舟隊的划龍舟活動成為了一個有趣的企劃,同時在第二屆的性別議題週,也囊括許多性別議題的意見領袖出現在映後座談裡。
讓第二屆人文電影節不只是師大人的電影節,更招攬對於特定議題有興趣的倡議者一同參與。
第二屆人文電影節也是師大人文電影節首次與世界公視大展合作,主視覺上的一致與互相宣傳,也締結了人文電影節與世界公視大展之間的緣分。
「第三屆決定這個電影節能否活下去的去留。」
第一屆總籌如是說,而身為第二屆負責人之一我也很擔心第三屆是否能順利進行。
還好的是第三屆也有了。
「猶原佇遮,就好像說:『我都在。』溫馨無比的一句話。」
濕冷的台北冬天、痛心的故事劇情、詼諧的角色人物,或諷刺的導演風格;短短的六週時間,用完的衛生紙包、哭紅的破皮鼻子、憤恨的難以平復,以及五味的雜陳情緒。
是的,跟你們一樣,我們都懂。
不會說別難過,而是說:「猶原佇遮。」
師大人文電影節,過去陪大家閱覽無數的故事。
這一次要把對電影的感動化作為對社會的關懷、支持、力量。
讓冷澀的雨冬,漸暖。
一改前兩屆的冷色調,第三屆主視覺帶來暖暖的黃色。
在冷冷冬天舉辦的人文電影節,似乎也需要一點暖色調帶給人溫暖。
而第三屆也跳脫前兩屆深硬議題,人除了關心社會議題,似乎忘了關心自己。
於是多了情感關懷,去談個人情感。
用電影回顧自身根本問題。
「打開而尋」、「拿回被偷走的關注」
小偷是第四屆的吉祥物。
剛開始看到小偷形象時其實很不解,後來看到第四屆概念時,突然覺得很可愛。
整個視覺風格承襲上一屆的暖色,也是較接近大眾喜歡的風格設計。
本屆也再度與世界公視大展合作,也與台藝大學生劇組有合作。
讓校際間開始交流,並搭配漸漸復興的國片播映。
讓第四屆不止擴大客群,也讓國片能被更多人看見。
今年冬天,讓我們輕輕問句
「噢,你也來看電影嗎?」
然後用一生的時間去倒帶。
竟然也默默邁入第五屆的師大人文電影節,這一屆有點一改往年的議題為主軸,反而趨近於一般電影節主軸。
用電影去說話。
該怎麼說呢,這屆依然有許多不錯的選片,但少了第一屆希望以透過電影去說「議題」,略感到可惜。
但還是值得你進入師大看一看。
第五屆電影界為期7週,11月中旬一路到12月底皆有議題電影,與厲害的映後與談人,歡迎大家蒞臨參與:)
➤➤ Follow|收藏足跡和回憶,每刻都不想錯過IG https://www.instagram.com/ntnuhff/
➤➤ Information|來吧!NTNUHFF永遠為你留了位子
活動時間:2020/11/13-2020/12/25
放映地點:臺師大校本部誠101、臺師大圖書館校區綜202、綜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