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女孩的話題中心❤
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
開啟IG

功虧一簣的密室逃生《逃》

1/4

影院好讀版

如果要說《逃》這部作品毀在哪,那就是電影後三分之一段女主被逮回去關在地下室那裡,電影就是從這裡開始毀掉的,當然隨後又因為女主的賭命一搏而又拉起整部片的品質,可惜這終究是迴光返照,但是即便如此電影前段中段的情節安排依舊相當聰明且值得借鑑,特別是資金不夠的台灣電影創作者,這便是《逃》難以抹滅的優秀之處。

.

逃的電影主題其實很常見,就是關於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欲,而在本片裡則是病態母親的形象,慈母與病母的一線之隔讓觀眾坐立不安。

.

,這從電影精采的第二個畫面,如果說第一個畫面是建立一個母親傷心的看著自己的早產兒的典型畫面,第二個畫面就馬上反擊了自己所建立的老套形象,在上個畫面還在看著虛弱孩子哭紅臉的母親,在下個畫面裡便從眾多同樣需要大量衛生紙的哭泣母親中脫穎而出,她的女兒因為早產而懷有多項疾病,不只傷口不易癒合,還不能行走,並且容易嘔吐,還有其他一大堆病。

.

但與其他對自己子女哭哭啼啼的母親不同,演出母親的莎拉·保羅森(Sarah Paulson)卻完全用不到一張面紙,相反地她驕傲的宣稱自己經過多年教養出的女兒具備才智與勇氣,電影利用這兩個畫面建構了這位母親的特別之處,與上場戲那個傷心母親不同,她具有某種剛強,如同隨後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她的女兒一樣,整部電影的開頭故事是,從小在家接受作為老師的她教育的女兒,如今要離開家裡上大學了。

.

照理說作母親的應該要高興,把一個天生特別失能的小孩照顧到長大成人,還考上了好學校,然而作為母親的她卻面露異色,而那不只是擔憂而已,晚上看著電視喝酒,悲傷的她神情詭異了起來,另一方面,已經得知自己錄取學校而只剩下收到錄取通知就可出門的女兒,卻怎麼都收不到自己的錄取信……

劇本上足夠聰明,卻不夠睿智,這個聰明是與鏡頭並肩而行的,撇除後來出現的電影院與藥局,還有醫院,整部電影大半時間就發生在家裡,特寫鏡頭鎖住了空間,讓我們具有密室逃生的感覺,而在劇本上女主是長期在家學習,下半身不良於行的人,同時卻有聰明的頭腦以及粗壯的手臂與強健的意志,以此達成密室逃生,這是劇本上的聰明,當我們不能把外部場所作大,讓主角展現其厲害之處時,我們可以反向來給主角各種限制,並讓主角用各種方式來克服這些限制,以取信於觀眾,從角色的特長(在本片是各種課本上的知識以及身體上的拼搏還有心靈上的勇氣三者展演)建立觀眾對角色的奮鬥的認同,像我就很佩服由凱拉·阿倫(Kiera Allen)飾演的女兒,她操作輪椅的流利令人自嘆不如,而在逐步發現母親怪異,從發現生活意象,對母親無話不說到警惕敵對的態度轉變也表演的很好,甚至後面為了獲得自由,不惜在母親面前喝下化學藥劑,只為了逼母親把自己送到醫院,這些單個角色的刻劃還有演員的演出都是很好的。

那麼我為何會說足夠聰明,卻不夠睿智?

首先我先問一個問題,何以母親在發現女兒有強烈逃亡意圖,並在路上逮到她後,送她到地下室後,就直接把裝滿真相的盒子隨便放在那,而且還沒有把女兒綁起來?就算她不知道女兒偷偷停藥,但光用爬的也可以爬過去看這些資料吧?電影前中段都在鋪陳的是母親是一個單身且高學歷的,或至少能一邊教書一邊帶孩子,還能給她設計各種居家學習課程的堅強而聰明的母親,但電影後面卻開始產生各種這位母親各種智力上的失誤,進而產生與電影前中段相悖的印象,相悖的印象並非致命的,只要能夠合理的說明其變化還能豐富角色內涵我當然一直都希望那些失誤獲得劇本上的轉圜餘地,然而電影卻沒有為這些智力上的失誤作任何解釋,比如設定母親就是藥讓女兒自己找到關於她身世的真相,又或者是故意要讓自己被槍擊以解決自己多年綁票的愧咎,又或者至少來一個母親刻意放水導致自己被女兒擊敗的畫面都好,這部電影都會變得很不一樣,而不僅是在刺激過後在被電影前中段帶起高期待的觀眾心中留下狗尾續貂的遺憾。

而更重要的是,電影的結尾並沒有讓我們大吃一驚,因為過去母親利用藥物癱瘓偷來的女兒,現在我們突然發現沒死成而臥病在床的蒼老母親被女兒定期探訪,下藥,並不是說冤冤相報的結局不好,而是這明明就是一部關於扭曲母愛與追求自由的「母女」之間矛盾關係電影,結局這樣處理成簡單的對立,明顯格局太小了,因為隨便兩個人都可以有這種拘禁與逃生的情節,這就暴露了編劇上不夠深思,或者說對人性曖昧的不夠深刻。

我並不是說原諒就會比不原諒就會格局比較大,然而情感上的複雜性沒有呈現出來是事實,如同整部電影都缺席的關於這對母女情感的深刻描寫,我們知道這是對假母女,但電影一開始女兒不知道阿,而媽媽雖然知道,但難道在她心中綁匪這個身分大於母親嗎?換言之,我期待的是在這樣的故事,在這十幾年的相處後,這段假的關係,其中有沒有什麼真的東西跑出來?就像綁匪綁走人質十幾年後,兩人之間的關係必然不可能僅僅是簡單的對立了,那會是更加曖昧的盤根錯節的東西,是你拿起刀往對方插去,自己也會感到痛楚的矛盾感,那是我們會對家人這樣親密的人時常會有的又愛又恨的複雜感。

而電影並沒有抓到這一點,這自然會影響餘韻,好電影讓人觀影時沉浸其中,但經典電影讓人觀影後餘韻不絕,並產生想要多看幾次的衝動,而本片可惜的只做到了前者。

當然電影裡還是有很多場優秀的,刺激緊張的戲,特別注意阿尼什·查甘蒂在處理「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技巧,我們看著「看得見的女兒」在家中逃離「看不見的母親」所佈下的種種難題(如同本片對懸疑的操作是母親什麼時候會出現或消失這件事),這讓我一度以為是對開頭母親宣稱自己女兒具備才智與勇氣的呼應,換句話說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過於病態但卻又可以令人在情感上接受的「控制狂母親給身障女兒設下的成人禮難關」,所以母親當然要刻意出門,並假裝自己不知道女兒知道自己設下的難關,而非僅是單純的「恐制狂母親的女兒發現自己的媽媽不是自己的媽媽而且還是餵自己藥讓自己身體身障的母親於是想逃離她」的故事,那會有多好?

這是一個視界上劇本欠缺周詳的地方,想想看如果女兒後來「看見」這整件事情其實是控制狂母親用自己扭曲的愛要給自己打造的一個能應付將來自己在外生活,面對外頭各種困難的「最後一課」而非僅是單純的「我愛妳,所以我要永遠佔有妳」的單層構造,而藉由這種「看見」達成了自己的成長,並在自己身上埋下了「看不見」屬於母親的印記,這個故事會多有趣阿,就像《科洛弗十號地窖》那樣在密室逃生中處處理真假的故事一般,讓人看完之後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於前去藥局用小聰明插隊還有編故事騙自己病例,以及後來的逃出房子後遇上司機請求司機幫助的那兩場「逃離母親」的戲窒息感也塑造的很充足,你很難想像從電影院過個馬路到對面藥局去找藥師問藥品資料這麼小一段路,居然可以演的這麼刺激,但本片就是做到了。透過視角高低以及限制主角,簡單的事情被拍的很有趣,或許也可以給想要舊酒新瓶的創作者一點啟發。

總的來說,《逃》是一部前中段優秀,後面卻中氣不足導致萎縮的電影,能夠帶給觀眾一定程度的刺激體驗,也值得創作者看看作為編劇、鏡頭敘事的借鑑,也正因為前中段優秀,後面的缺陷才更大,而飾演母子的兩位女主雖然受限於夠聰明但不夠睿智的劇本,依然交出了值得一看的表演。

到臉書按讚追蹤,取得第一時間的電影評分與資訊,還有各種日常碎碎念(若連結失效,請搜尋Lizard的海底影院)

留言區
Expand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