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t Punk解散!神秘電音天團傻瓜龐克的10個冷知識

1 / 1

在〈Epilogue〉MV的一陣爆炸中,神秘電音天團傻瓜龐克 #Daft Punk解散 了!在橫跨28年的創作生涯中只出過四張正規專輯、兩張Live專輯,從長相、聲音到私人生活都刻意不公開,也鮮少公布巡演行程。望穿秋水的樂迷們,只能透過早期訪談的隻字片語,企圖拼湊傻瓜龐克的創作心路歷程,造就出自己想像當中的Daft Punk。以下為大家盤點關於Daft Punk的10個冷知識,在Daft Punk解散後的冷酷異境,就讓我們一起療傷吧!

一、團名:從負評中站起

曾經有一個三人組成的樂團Darlin’,在出道時曾被樂評媒體《Melody Maker》評為「笨蛋龐克撞擊 (daft punky thrash)」。該團解散後其中一位成員Laurent Brancowitz加入了搖滾樂團Phoenix,剩下的兩人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及 Thomas Bangalter就秉持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的精神,以「Daft Punk」作為新團名,在1995年推出單曲〈Da Funk〉,獲得大眾注目,1997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家庭作業》(Homework) 即迅速竄紅。

二、創作原點是邪典電影:《天堂魅影》

Phantom Of The Paradise (1974) - Official Trailer (HD) 

《天堂魅影》是一部1974年的歌舞電影,由《魔女嘉莉》的名導Brian De Palma所執導,音樂人Paul Williams負責譜寫片中的歌曲,並飾演其中的要角:江郎才盡的音樂製作人Swan,他剽竊了一位才子Winslow的作品,還將他毀容,使得Winslow只能戴上面具,在歌劇院裡遊蕩……類似《歌劇魅影》的故事架構,加上華麗搖滾的風格,令小小年紀的Thomas和Guy-Manuel非常著迷,「戴面具的音樂人」這個想法或許當時就深植於兩人的腦海裡,故事原型也成為後來的《銀河生死戀5555》,而在最近的專輯《超時空記憶體》,則終於請來Paul Williams合作〈Touch〉;沒想到這首歌竟成為Daft Punk解散的主題曲,創作原點也成為了終點。

三、史上最成功的粉絲

圖說:(左) Daft Punk與松本零士;(右) Paul Williams與Daft Punk同獲葛萊美獎

傻瓜龐克的音樂就像是不同時代聲響的拼盤,首張專輯《Homework》融合了Techno、House、Disco等曲風,視覺呈現上也請來許多新銳導演合作MV,例如《王牌冤家》的Michel Gondry及《雲端情人》Spike Jonze等。這種合作模式大受歡迎,也建立起Daft Punk獨樹一幟的視覺風格。於是Daft Punk在《迪斯可銀河大作戰》時期便與松本零士合作——他們表示自己是《宇宙海賊哈洛克船長》的粉絲——將整張專輯化為動畫《銀河生死戀5555》,還渡海來到了日本為了見偶像!而為《創:光速戰記》製作配樂的計畫,也來自於兩人的音樂啟蒙 Wendy Carlos 曾為1982年的《創》(電子世界爭霸戰)製作配樂。

在《超時空記憶體》中,除了兒時偶像Paul Williams之外更一舉囊括許多位德高望重的音樂界老前輩:包括「迪斯可之父」Giorgio Moroder、Disco老團Chic樂團的主奏Nile Rodgers、搖滾樂團「佛利伍麥克」、杜比兄弟、老鷹合唱團等。Daft Punk總是從過去的音樂找到創作靈感,將舊聲響組合成充滿未來感的樂曲,他們的創作歷程就是與兒時所愛的所有人事物的總致敬

四、1999年9月9日的爆炸事件

圖說:各種奇葩面具演進史~

在Daft Punk聲名鵲起之時,兩位音樂狂熱的小伙子就對公眾露臉一事感到焦慮,戴過化妝舞會面具、受訪時背對著訪問者與觀眾、甚至自「蓋布袋」也在所不惜,只為了躲避眾人的辨識目光。

在第二張專輯《迪斯可銀河大作戰》之後,他們開始有了固定的公眾形象:一對戴著頭盔、穿著皮衣外套的機器人。關於變身為機器人,他們的說法如下:「我們不是自願成為機器人的。那要從1999年9月9日早上9時9分開始說起:當時我們正在做音樂,但突然一陣爆炸!我們一醒來就發現自己變成機器人了。」甚至有「假新聞」聲稱在那之後Thomas和Guy-Manuel就人間蒸發了,此後的音樂都是由別人頂替創作的!而對於「皮衣」,他們也表示是對年少時所鍾愛的「華麗搖滾」的致敬。

五、虛擬機器人格

圖說:(左) Kraftwerk演唱會;(右) 大衛鮑伊的虛擬人格 Ziggy Stardust

當Thomas和Guy-Manuel完全退出公眾的視線,Daft Punk兩位機器人卻成為大眾的新寵兒,不但出訪日本與偶像松本零士碰面,也在動畫《銀河生死戀5555》中客串露面,此後更與許多時尚品牌例如Gap、YSL等合作,成為Daft Punk在音樂之外的視覺成就。虛擬人格在音樂圈其來有自,電音元祖團體Kraftwerk在Live表演時就率先模糊了人與機器的界線,而David Bowie則創造了來自外星、雌雄同體的Ziggy Stardust人格,現在看來或許是造就Daft Punk的兩大靈感來源。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在《傻瓜龐克:誰是傻瓜》(Daft Punk Unchained) 紀錄片當中,有詳細介紹頭盔的設計與製造:Paul Hahn of Daft Arts 及法國 MV 導演雙人組「Alex and Martin」設計、製作,至於LED特效等工程面則由美國特效化妝師 Tony Gardner設計。每次的公開活動(反正次數也不多)兩人的頭盔都會做顏色上或LED呈現的小小改款,眼部有走馬燈的是Thomas,而Guy-Manuel則是在中央有一整片LED顯示表情(我自己都用Guy-Manuel的髮型來記啦XD)。雖然以機器人自居,但他們一直秉持著「Human After All」的精神(也是他們最不受好評的一張專輯),甚至在親自執導的電影《Electroma》當中,也有機器人想要變成人類的情節!在這個人已經愈來愈機械化的世界,他們仍然堅持譜寫出人類內心的樂音,這將他們的藝術又帶向了哲學的層次。

六、百分百創作自由

圖說:《天堂魅影》中的一幕。多麼地有既視感啊!

由BBC所製作的紀錄片《傻瓜龐克:誰是傻瓜》(Daft Punk Unchained),透露了天團之所以為天團的最重要原因:百分百的創作自由。或許因為《天堂魅影》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上造成太大的陰影,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創作空間被他人所宰制,包括轉化惡評的團名、堅持不露臉的神秘主義,都是他們對自我的賦權。在商業上也是如此,為了確保維持創作的自主性,Daft Punk推卻了許多大唱片公司的邀約而歸屬於相對獨立的小廠牌旗下,這在90年代時可是一招險棋!但也讓他們免除了不少壓力:不必顧慮多久要發一次專輯(所以六、七年才出一張)、不用為了打歌排太多訪問(根本很難訪到好嗎)、跟自己的偶像愛合作就合作不需要經過誰的批准(就說了是成功粉絲嘛),這麼不商業的作風,反而造就了Daft Punk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更讓他們能做自己,同時不斷拓展Daft Punk的創作跨度

七、留名音樂史的現場演出:2006年的科切拉音樂節

Daft Punk Perform at Coachella 2006 in Documentary Daft Punk Unchained 

既然是百分百創作自主,於是Daft Punk就和科切拉音樂節來上一場「敲竹槓銀河大作戰」!當初科切拉音樂節邀請他們演出時,由於他們的不置可否,於是表演金額不斷追加,來到了30萬美金的天價時他們終於答應演出,但除此之外沒有透露任何關於表演的資訊。直到表演當晚,他們已經是最後的壓軸了,有些觀眾早已回去休息,忽然電影《第三類接觸》的五音曲調響起,接著一座LED燈光大亮的金字塔舞台矗立在眼前,上面就站著兩位機器人,為大家演奏當時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Around the World〉,觀眾瞬間沸騰,還有很多觀眾趕緊打電話將打道回府的樂迷叫回來! 謎底揭曉,原來30萬的演出酬勞,都花在這座金光閃閃的金字塔上了!它可是製作團隊上窮碧落下黃泉、搜刮了當時整個北美洲的LED燈泡才完成的XDDD

這種不計成本也要帶來最破天荒表演的精神,就是Daft Punk讓全球樂迷甘願死心塌地追隨的特質。 這場Live演出不但洗刷了Daft Punk前作《Human After All》的惡評(錄成專輯就是沒有現場演出來得香~),更奠定電音現場演出的標準:大型視覺裝置秀,在此之前根本沒人知道這種臥室混音出來的樂曲,沒有明星魅力也不能摔吉他,除了做為舞池的背景音樂,到底該怎麼現場演出;這場演出也一舉點燃美國的電音文化,這點在《巴黎電幻世代》中就有提到,在Daft Punk解散前僅有的兩次巡迴,其中一次就是在科切拉音樂節之後的北美巡迴,許多分屬大西洋兩岸的DJ,也因此交流大增。

八、與《星際大戰》的合作

Cantina 【Adidas® Originals Star Wars™】

取得世界知名度的Daft Punk,在年輕人心中已成為「潮」的代表,受邀在愛迪達2010年世足賽的廣告中演出。廣告場景是一間異世界的酒吧,吧台坐著的赫然是星際遊俠「韓索羅」!原來這是《星際大戰》中出現過的,銀河中最有名的酒吧「摩斯艾斯利」。隨著韓索羅出場,接著又看到了還沒拆夥的綠洲樂團、饒舌歌手史奴比狗狗、「黃金右腳」貝克漢⋯⋯全宇宙最酷的人都在這裡了,一時之間根本不知道要把眼光放在哪裡!不過即使是面對著與C3PO看似系出同源的兩個機器人,韓索羅照樣使出他那套誇大不羈的自介,自顧自地吹噓著千年鷹號⋯⋯在那個星戰前傳惡評已停息、新傳又尚未重開機之時,看到Daft Punk出現在這樣一個復古舞池中,還真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啊~這也讓Daft Punk宇宙擴張到另一個向度。  

九、和David Bowie是外星老鄉? 與Ziggy Stardust的互粉

說到兩位小時候最喜歡的「華麗搖滾」,就不得不提到一手打造虛擬人格「Ziggy Stardust」的搖滾巨星/演員David Bowie,雖然這組前後輩之間看不出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在2014 年,David Bowie居然打扮成Daft Punk,還擺出他在《Hero》封面的經典手勢,以此祝賀哥倫比亞唱片(Columbia Records)美國地區總裁 Rob Stringer 獲頒 Music Week Awards 的 Strat Award。鮑伊表示這樣道賀的原因是,他曾經去拜訪Rob Stringer時,這位總裁就是穿著Daft Punk的機器人裝,而當時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下了Daft Punk,所推出的《超時空記憶體》專輯(也就是Daft Punk解散 前最後一張專輯),獲得評價與銷售的雙重大勝利;而鮑伊自己的專輯《Hero》當年也是由Rob Stringer操盤。除了同樣來自外星球,這兩組音樂前後輩又多了另一個共通點:Rob Stringer!如今Daft Punk解散、David Bowie回歸宇宙,不知道Rob Stringer最近好不好?⋯⋯

十、單飛與他人的合作

藉著《超時空記憶體》,Daft Punk得以與眾多偶像前輩合作,當然也少不了最新的當紅炸子雞,例如菲董Pharrell Williams、肯爺Kanye West、威肯The Weeknd等。不過Daft Punk兩位成員其實也有不少各自與其他樂團的合作計畫:

Stardust - Music Sounds Better With You

Stardust是一個快閃樂團,只出過一首單曲〈Music Sounds Better with You〉。這個樂團由Daft Punk的Thomas和DJ Alan Braxe、Benjamin Diamond組成,MV由〈Around the World〉MV導演米歇.龔德里Michel Gondry再次執導,在這部MV裡Stardust是一個三個銀色機器人組成的樂團,此時距離1999年Daft Punk變身機器人只有一年。單曲發行後,三人就回到各自的音樂事業,其中Benjamin Diamond還曾經表示他後來被SONY唱片壓迫,要求他要製作與〈Music Sounds Better with You〉類似風格的樂曲(自由之身的Thomas在旁邊玩沙⋯⋯)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Arcade Fire - Everything Now

「拱廊之火」Arcade Fire這個樂團的概念其實與Daft Punk有些類似:他們的作品不多,總是提供不同於市面流行音樂的聲響效果,每張專輯的風格也不盡類似,很難將他們匡限於某種音樂類型。「拱廊之火」2017年推出的第五張專輯《Everything Now》終於讓樂迷看到強強聯手,由Daft Punk的Thomas與Pulp貝斯手Steve Mackey擔綱製作這張專輯!歡快的復古Disco舞曲,與他們以往偏向後搖吟唱的走向不同,又再度拓展「拱廊之火」敢於實驗的音樂多元性。

Charlotte Gainsbourg – Rest 

而在同一年,Daft Punk的另一位成員Guy-Manuel則與法國影歌雙棲才女夏綠蒂.甘絲柏Charlotte Gainsbourg合作推出單曲〈Reset〉,樂曲走Daft Punk較為沈靜的電子抒情曲路線,甘絲柏更在導演拉斯馮提爾的鼓勵下親自拍攝音樂影片。

在兩位機器人一個自爆、一個消失在沙漠之後,他們還有沒有可能透過其他方式,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聯袂合作呢?可以肯定的是,即使Daft Punk解散,也不會讓人類停止解析這個來自外星球的神秘樂團,所要傳達的關於人類、關於機器、關於音樂的言外之意。 

你還知道Daft Punk哪些小秘密?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 #DaftPunk宇宙 🌍 傳奇電音天團Daft Punk解散!盤點傻瓜龐克相關的電影

🚀 #未來異世界 ♣️末世打怪影集夯 🍄 吉卜力少女裴斗娜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追蹤!或follow我的FB/IG,看最新影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