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才不是什麼舒適圈

1 / 1

有沒有遇過身邊的朋友,總是在每一次聚會說剛從澳洲回來?又或者誰誰誰在美國讀了快半年的書,很羨慕他們可以出去之類的話。不意外的,在我高中的時候,不管是單純旅行,或是出國深造那種枯燥的理由,身邊幾乎每個人都有出國夢,包括我也是。

那時候桌墊底下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寫便條紙,什麼GOGO韓國,對!我就是一位韓國迷妹,夢想到各大觀光景點巧遇我的歐巴,我也非常順利的在大學的畢業旅行,跟高中閨密達成看似沒什麼困難的出國夢。

畢竟困難的在後頭,跟大家一樣,畢業要做什麼?繼續留在台灣?或是跟風出國深造?不敢說大家出國讀書都是受他人影響,就我而言多少有些成份在。相對的也明白出國生活,並不是每天IG拍個我根本沒興趣的書,喝個咖啡就可以度過,你要比別人更耐的住寂寞,用更堅強的心去處理各種突發狀況,不是不準你哭泣,只是不能太久。

在我22歲時,真的很想出國工作,只不過看到一堆東西要準備要審核,內心又退卻了一大步,想說我沒事找事做啊,在台灣不是好好的嗎?在這之後,我便找到第一份正職工作-財經節目助理,對股票沒什麼概念的我,就像踏入全新的文字迷宮,最崩潰的是想了解新的專有名詞,但解釋它的句子中又有專有名詞,背景音樂就是你還要我怎樣?很明顯是一場完全不能越級打怪的闖關遊戲。

但不否認的是,當我發現自己開始不用什麼都查資料,甚至能和分析師打屁哈啦,有種之前的甲骨文都不需要翻譯機的時候,才發現我成長的不只是歲數,還有撐起我內涵的經濟數據。

日子久了,迎來所謂的撞牆期,趨於平靜導致每天都覺得被數字圍繞,喘不過氣的時候,出國的想法又再度出現,非常典型的逃避心態。所以我又開始搜尋國外工作,找各類文章來研讀,每天都投履歷,就等有哪一家公司看上我,其中也接洽不少獵人頭公司,用盡各種方法就想離開,那時還給自己一種,果然我還是不能習慣一成不變的生活節奏。

抱著這次一定要出國的決心,選擇國家則是新加坡,一個中西文化合併的環境,再加上有親戚在當地,想說多少有個照應。而後便開始在午休時間找咖啡廳視訊面試,好不容易面試上了一家,卻因為想再找更好的工作機會而婉拒。過了一陣子,又有新的公司發出面試邀約,這次比上次規模還大的徵才,還是集團人事部總監直接飛來台灣面試,所以我馬上著手查詢集團的相關資料,提前做好功課。

還記得面試當天,提前差不多半個小時到面試地點,在附近的公園散步放鬆緊張的心情,當我走進面試現場的時候,發現我居然是第一個報到的,而後其他面試者也陸陸續續抵達,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各自坐一桌,但也都互相禮貌性的微笑。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推門進到會議室時,不斷告訴自己就以平常心去面對,當作聊聊天認識新朋友。面試官首先問了一些工作經歷以及出國動機,聊著聊著等氣氛比較輕鬆之後,開始問我對新加坡有什麼認識,有沒有去過?有吃過新加坡的食物嗎?光是美食話題我們就聊了好久,而面試官雖然身為新加坡人,卻也對台灣的美食讚不絕口。

離開了面試場地,獨自在樓下麵店點了一碗牛肉麵,老闆親切地招呼著,還問我要不要切點豆乾海帶,吃著吃著卻開始有點徬徨,我是真的踏出舒適圈了嗎?還是只是去到另一個國家的同溫層?

*每週新增一篇(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