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特輯⚪️:『白色』為何能成為幾萬年來歷久不衰的終極顏色⁉️
2020年4月義大利版的《Vogue》封面一片白引起軒然。
在疫情肆虐的這些日子,義大利版的《Vogue》用這樣的方式呼應全球疫情危機,向那些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致敬。
事實上白色是迎接新生,同時也是哀悼死亡。
在西方文化中婚禮喜事用白色,在東方中國文化裡喪禮才用白色。
Herman Melville(赫爾曼·梅爾維爾)在《白鯨記 Moby Dick》裡對白色的描述:「不論是甜美,尊榮,還是莊嚴的聯想,這種顏色在深刻的概念中,隱藏著一種無法捉摸的東西,而這種東西令人驚駭的程度,更甚於鮮血一班的豔紅。」
白色是如此的矛盾,象徵著神聖事物,卻又令人敬畏與恐懼。
這也讓這個顏色增添些許神秘、異類感。
白色是人類文明中最古老的一種顏色
在古埃及文明裡,白色代表的是豐饒女神 Isis(伊西斯),伊西斯的祭司會穿著白色服裝進行儀式。
↑ 龐貝城羅馬壁畫像,畫面中身穿白衣坐著的即是Isis
古希臘人認為世界是由黑暗與光明組成,所以白色是一種基礎色。
古羅馬時期男性公民在參加正式儀式時會穿上全白的托加長袍(toga),執政官、祭司穿著白色滾紫邊的托加(toga praetexta),托加全名為 toga candida ,其中 candida在拉丁語中意思是明亮。
(圖片來源:Pinterest)
古羅馬人認為白色代表的是純潔、忠誠、貞潔、德性,這個概念被後來的西方文明傳承下來。到了中世紀歐洲白色代表美德,白色羔羊象徵基督為人類的罪而犧牲,所以神父在彌撒時會穿著白色祭袍,時至今日教宗也是穿著白色莊嚴的服裝。
象徵階級地位、財富的白色
上述白色通常用於服裝上多半代表忠誠、貞潔。不過在18世紀時,白色也是貴族的象徵。
上層階級的人們會穿戴鋪過白粉的假髮、白色長襪,女性尤其喜歡精美刺繡的白色、粉色華麗的服裝。
工業時代來臨由於人口密集、工業污染白色污物很難保持,尤其在18、19世紀污漬難以洗滌,也因此擁有整潔的白色服裝變成了財力與地位的象徵。
最古老的白色顏料——白堊 chalk(色號:#fbf7f5)
白色做為繪畫的顏料、藝術創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兩萬年前的 The Cave Art Paintings of the Lascaux Cave(拉斯科洞窟壁畫群),在當時老祖宗們就會用白堊石作為白色顏料,用來當作圖畫背景或為輪廓打亮,搭配黑色的木炭及紅、黃色赭石創作出生動的畫面。
↑The Cave Art Paintings of the Lascaux Cave
白堊顏料取自單細胞藻類的海洋沉積物,在海上形成沉積經過數百萬年會生成一種柔軟的碳酸鈣岩石。在英國的南部與東部,以及歐洲西北部有大量出現這種沉積岩,沉積岩經過風化碎裂成小石塊,經這些石塊浸水靜置,等水分排出漸漸乾燥,白堊就會一層一層剝落。
其中最外層質地最細、顏色最白,以巴黎白 Paris white為名販售,下一層質地略差稱為超級鍍白金 extra gilder’s white,這兩種皆被藝術家當作顏料,而質地最粗的商品白 commercial white則應用在廉價的塗料與建材上。
荷蘭藝術家兼傳記作家 Arnold Houbraken (阿諾.郝柏拉肯)在其著作《The Great Theatre of Dutch Painters》提及:「據說有一回Rembrandt(林布蘭)作畫時,色彩堆疊的如此厚重,你甚至用鼻子就可以將顏料從底層堆起來。」由此可見畫家利用白堊來強化油畫油彩的濃度。
由於白堊的折射率低,在油中幾乎是透明,因此畫家會直接使用白堊或是混合一種巴黎石膏(熟石膏)作爲打底劑,這麼一來顏料跟畫不可以有一段距離,畫作不至於太快剝蝕,特別是在壁畫。
美麗卻致命的白色——鉛白 Lead white(色號:#dcdbd6)
根據古羅馬學者 Pliny the Elder(老普林尼)在其編撰的《博物誌 Naturalis Historia》中記載,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藝術大師Apelles(阿佩萊斯)以及其當同期的藝術家們,一般在繪畫中會使用白、紅、黃與黑四種顏色,而當時的白色顏料是極具毒性的鉛白。
鉛白是一種鹼性碳鉛的晶體結構物,透過一種化學反應製作而出的鉛白從西元前2300年左右在小亞細亞半島被製作出來之後不曾斷過貨。
然而根據 Philiberto Vernnatti (費里貝托.凡納提爵士)在1687年冬季好《自然科學會報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的報告顯示與鉛白產品有牽連的人出現了鉛中毒的現象。
事實上在西元前2世紀希臘的詩人兼醫師 Nicander(尼坎德)就曾經描述鉛中毒相關症狀:「這可憎的調製物……顏色鮮潔,就像春天時搾取的濃純鮮奶,咕嘟嘟直冒泡。」
不過鉛白仍被廣泛運用在生活上,不僅當作顏料甚至一直被作為化妝品使用,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儘管有不少人因此喪命,例如死於1760年的英國社交美女考文垂伯爵夫人瑪麗亞就是一位鉛白粉底重度愛用者,她死時才27歲。
19世紀興起的Impressionism(印象派),在畫家筆下的女人或孩子時常是穿著白色服裝,顯示出純潔、端莊、柔美的氣質。例如Oscar-Claude Monet(莫內)就有許多畫作出現穿著白色洋裝的女子。
↑ La Promenade, 1875, Monet
Post-Impressionism(後印象派)畫家Paul Cézanne(保羅塞尚)擅長創作用白布襯托物品的靜物畫。
↑Apples and Oranges, 1900, Paul Cézanne
美國擅長繪製風景畫的畫家Winslow Homer(溫斯洛·霍默)會用白色來展現陽光的光點,尤其在他幾幅海邊的畫作裡邊都可以見到太陽照射在物品上呈現出白色的反射光。
↑Fishing Boats, Key West, 1903, Winslow Homer
實際上文藝復興開始,藝術家們便會在作畫時為了讓畫作顏色更為明亮而在顏料中摻入白色。
18世紀的Baroque(巴洛克)建築以白色為基礎色,而緊接在後的 Rococo(洛可可)室內裝潢也常以白色與粉紅色做搭配。
由此可見白色在一直以來在藝術界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顏色,也因此鉛白被當作顏料使用時間可以說是非常久,一直到19世紀末。
20世紀後主要白色顏料——鈦白 titanium white(色號:#f3f4f7)
1916~1918年間,挪威與美國的企業開始研發製作氧化鈦的白色顏料——,由於顏料的覆蓋力是鉛白的兩倍,因此很快就逐漸取代具毒性的鉛,深受20世紀之後的Modernism(現代主義)藝術家們喜愛。
例如荷蘭畫家Piet Mondrian(彼得·蒙德里安)就很常運用白色在他的幾何構圖畫中。
↑Composition en Rouge, Jaune, Bleu et Noir, 1921, Piet Mondrian
直到1945年市面上售出的白色顏料中有八成是鈦白,而鈦白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亮、最不透明的白色顏料。不過因為純鈦白很快乾,且乾掉後易變黃,因此現今有另一種常見的白色顏料是鈦白混和另一種無毒白色顏料——鋅白 zinc oxide(色號:#bac4c8)成為鋅鈦白,這種白色在中國是用量最大的白色顏料。
西方婚禮不可或缺的白色——象牙白 ivory(色號:#fffff0)
過去西方的結婚禮服多是彩色的,1840年維多莉亞多王穿著英國蕾絲滾邊的象牙白緞面禮服,引起許多新娘熱切跟進。1889年《哈波時尚 Harper’s Bazaar)的9月號雜誌推薦:「以象牙白緞面與彩花細錦緞最適合的秋天的婚禮。」白色禮服的影響力就這樣流傳到現在,白色婚紗遠比其他顏色來得普遍。
由於象牙白原先是取自動物的牙齒、象牙,所以在色彩上與其他明亮或蒼白的白色相較而言是帶有點微黃,比較光滑的白色,給人一種舒服又柔和的親切感。
另一方面因為象牙從古至今,無論是取自海象、獨角鯨或大象,都是價值不菲的物資,也連帶顯得象牙白的高貴。
至古以來的寶藏——銀白 silvery white(色號:#e4e4e4)
相信大家對銀一定不陌生,無論東西方,很早人類就會使用銀製品,尤其是製成餐具更是風靡。因為銀的特性也讓它與許多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有所連結。
宮廷劇常會有以銀製品來偵測毒性的片段,那些和狼人、吸血鬼有關的故事裡也常見神聖的銀器。銀色子彈象徵終結邪惡的勢力。
身為價值非凡的貴金屬一員,銀一直以來在人類文明中皆佔有重要地位,人們也不斷地探尋這個資源。
相較於金常與太陽有所連結,銀則會令人聯想到月亮,時而閃亮時而黯淡的感覺。
銀色在顏色定義上的定義並非單色,而是種漸層的灰色。
事實上銀的閃亮與黯淡是有生命週期的,因為銀與硫化氫氣體接觸時表面生成黑斑而漸漸黯淡失色。
不過在形容月亮時,我們更常會使用銀白,這個顏色顧名思義就是指白中帶銀光的顏色。
不只銀白色的月亮,冬天會下雪的地方因為夜晚月光會照射在雪地上,因此我們也會形容冬天是銀白色的世界或銀白色的聖誕節。
洗白的由來——石灰白 whitewash(色號:#faf9fe)
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CaO),取自石灰岩或貝殼煅燒的主成份碳酸鈣(CaCO3 ),經過化學反應製成。
建築上常用的石灰漿,即是將石灰與水混合成糊狀的漿液,相較油漆而言是一種很便宜的塗料。
這種塗料雖然便宜又好用,但因為會整片剝落,所以每年都得重新粉刷,不過因為石灰漿具有消毒功能,所以像是酪農們就很愛用它來粉刷穀倉、庫房內部。
1894年5月香港被第三波鼠疫席捲,由於傳播途徑不明只好大量使用石灰漿清洗疫區街道。
約西元16、17世紀正值歐洲宗教改革時期,其中在英國宗教改革期間,教會與教區居民用石灰漿掩蓋色彩繽紛的壁畫與祭壇飾品,因為這些描繪聖人圖案的方式在當時被視為不敬。這項舉措也是 whitewash(洗白)一詞的由來。
是無趣還是保守?——米色 Beige(色號:#f5f5dc)
當沒有任何想法不知道房間牆壁該塗什麼顏色時,相信很多人最後會選擇一種保守的顏色就是米色。
有人稱為米白、米黃,但都同屬米色,因為這個顏色就是像稻米一樣,有點白又有點黃。
英文beige這個詞其實是從17世紀中葉的法文詞彙轉借而來,意思是沒有染色的羊毛布料,同時也代表該布料的顏色。
米色這個顏色給人的感覺就跟綿羊一樣溫和,很難令人產生激情,但也少令人討厭,簡單來說米色就是個安全保守的顏色,也因為安全色時常被使用,久而久之就令人覺得不新奇、無趣。
不過也有人鐘愛這個顏色,例如美國女演員兼世界公認的第一位室內設計師Elsie de Wolfe(艾爾西‧德.沃爾夫)。
這位女設計師第一次在雅典看見帕德嫩神廟時,就為之著迷,並大喊著:
“It's beige — my color!”(這是米色!我的顏色!)
雖然米色是個看似沒有個性的顏色,時常作為其他獨特顏色的陪襯,但也不可否認它仍然是我們生活週遭常見的顏色之一。
(圖片來源:Pinterest)
帶著神聖、貞潔象徵、給人敬畏的白色,歷經幾萬年來的演變已經完全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中,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站穩它在千萬種顏色中屹立不搖的地位。